从对中医认识和政策导向上进行分析。中国百余年屈辱史,激发了广大仁人志士的爱国热忱,奋起救亡图存,“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大批人士到西方留学,西学潮水般地涌入中国。于是,拿西方科学标准来衡量中医,总觉得中医不科学,尤其有些学术地位颇高的学者也否定中医,因为在他们心中西方科学是惟一科学。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对中医事业高度重视,中医的地位在宪法中予肯定,但仍有一些人对中医的科学性认识不足。
由于认识上未完全解决,因而政策上也就容易出现偏差,中医药学术继承人员不能授予学位就是具体例证。现在学西医的研究生可授学位;学中医的研究生,按西医科研方法写论文,也可授学位;可是名老中医带的徒弟等却不能授予学位,这里就是以西方医学为惟一科学的思想在作怪。
名老中医带的徒弟授学位,如何与国际接轨?确实不好接,因为国外没有。中医是中国的国宝,中国是中医的发源地,国外没有,中国就不能有吗?振兴中医,就不能有中国特色吗?我们就不能自己制定一套政策、一套标准办法吗?
授中医药学术继承人员以学位,若怕一开就滥,那也好办,可制定严格的标准,严格的评审制度,务求保证质量即可。据我所知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结业评审,除平时的业绩总结外,尚有病历、结业论文、考试、策论等,综合评判非常严格。仿此制定一套办法,就不怕一开就滥。
为此建议授予中医药学术继承人员相应学位,真正激励传承,振兴中医。
“院校培养、师徒传承、自学成才”三位一体是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途径,政府、卫生部门应予以支持,名老中医和有突出业绩的中医医师可以作为研究生导师,有实力的或有特色的民营医院可以带徒,并作为科研单位,更好的发挥中医药事业。这样才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做到会看病、看好病,既有仁心又有仁术;既能做到大医精诚,又能很好地传承学术;按照中医药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来培养真正有自己个性、有独门绝技的中医师人才。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关于科学管理与发展全国连锁医院院 下一篇:关于加强修订《医师法》的提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