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而从08年开始我国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国际整个金融动荡环境下,中国及时对当前宏观调控体制进行创新、新阶段财税体制、社会体制、农村体制等方面都做了巨大的改革,成绩显著。现对老百姓而言,吃穿用的普通消费品已经得到基本满足,只有住房条件还需要较大的改善。住房问题虽然都是政府在一直不断优化的问题,国家管理层几年来多次出台调控措施,但是还是有很多情况依然是存在的。
房子和其他消费不同,几乎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生中很大一笔消费。房价的不断走高,人们只有“望楼兴叹”,上升情况,远远快于人们收入的增长, 虽然从08年开始得到缓慢的回落,但长期以来的低工资制,二八制度(据说80%的存款在20%的人手中,20%的存款在80%的人手中),依然使的住房购买严重出现两级分化情况。在我们这种国情下,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老百姓急需解决和改善住房条件,但购房又困难,是不争的事实。
解决房价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区别对待的地价政策
房屋价格受土地影响太大,因为它包括受国家政策调控的土地使用权的价格,它这一点是区别于其它任何商品的。城镇土地是全民的资产,理应为全民利益服务。占城镇人口80%以上的中低收入人群应当是城镇土地使用的很大收益者。因此应使他们得到适应其生活水平的使用条件,应当与其它用地有显著的区别。这是一个基本观点。为了解决占人口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老百姓购买住房的困难,用于中低档住房的地价应对这部分人采取优惠政策。改革现行的土地拍卖制度和税收制度,造成地价猛升,如果政府按年收取土地使用费,并全额收取土地增值利润。这样,开发商就不会再疯狂圈地,房价自然会落在一个一般家庭皆可轻松接受的位置。
二、普通商品住房利润应当调控
关系到多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普通商品住房,目前其价格中的利润太高。中国大陆以外的房地产商的利润比例绝大多数是百分之几,而我国即是百分之几十。对适合高收入人群的别墅、高档公寓开发具有高利润比例和加收消费税是可以的,就像化妆品一样,他们使用的是非必需品,而且因为他们是少数富人。但是允许在普通商品住房也有这样高的暴利,实际上对于中低收入的老百姓来说是利益上的损害。对不同成本利润比例的住房(仅限于普通商品住房),由物价部门、建设部门、统计部门组成小组,对不同类型房屋进行成本核算,制定核算程序,给出计算方法,调整方法,并给出基准成本比例。在售房前由物价部门委托工程造价机构进行成本核算、报批,同时制定不同成本利润比例的房屋相关税比例。高于全社会平均利润比例的房屋实行差别高税比例,低于全社会平均利润比例的实行很低的差别低所得税比例。而使享受高档房屋的人群多纳税,中低收入者得实惠。也可以在制定关于房价问题的政策前,可以听取中低收入人群的意见。可采多种方法,如在报纸、电视台、政府网站上发布公告,给出联系地址,请群众写信或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反映意见。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可适度降低房地产行业准入门槛,使行业内充分竞争。前个时期,国家对建筑行业严格的资质审查将很多实力不足的企业拒之门外,使一批优质企业迅速崛起和壮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房地产行业前期较为混乱的局面,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具备充分竞争力的优质企业,但这种趋势任其发展,也必然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另一方面,很多所谓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在施工时也不过是层层转包,反而加大了建设成本。因此,国家不应以大小去衡量建筑企业的优劣,降低门槛,使更多企业加入房地产开发的阵营,使行业内部充分竞争,以市场手段使房价降下来。
三、净化中低档商品住房市场
由于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全国各地区的人均年收入差别仍然很大,对住房购买能力差别也很大。所以为了解决居者有其房和逐步改善住房条件的问题,在房地产市场又是全国性的市场的情况下,应当制止在普通商品住房领域里的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尤其是当地中上等收入百姓有能力购入的住房,以及以下等级的住房,应当净化为仅仅是解决无房或卖掉小住房换购较大住房的市场,也就是纯粹为解决居住目的的购房。
四、让中低收入的老百姓切实得到实惠
政府应提供和保障做好廉租房源的工作,让那些买不起房及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能够住得上房、租得起房,建议政府多提供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大多数是面向中产阶级的,而中国的中产阶级人口是占一个非常大的比例,根据中国的工资水平,通过自身的力量要购买一套房子是非常薄弱的,所以只有靠政府,针对于这类群众,多出台一些政策,多提供经济适用房,让低收入百姓得到切实实惠。
五、二手房市应加强规范。
二手房交易对新房交易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也是解决中低收入老百姓住房方法的组成部分。但是这市场目前很不规范,主要是解决交易欺诈行为,尤其是中介方,应当及早出台法规。制定法规前,不仅听取专家的意见,而且应找几百例交易买卖当事人了解情况、征求意见。
总之,只有对现行体制进行深刻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并使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当然,住房问题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作用 下一篇:鼓励自学成才,提高全民素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