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华民族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民族,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医药,充分肯定中医药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地位。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重申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要加大扶持力度,切实推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在2007年12月26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受国务院委托,作了题为《国务院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中医药的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投入少、基础差、条件落后,尚不能适应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以及中医药继承不够和创新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国家对中医药的特殊扶持政策和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管理体制不顺和不健全的问题也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特色优势的充分发挥。
民营中医院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新生事物。二十几年来,民营中医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民营中医院发展到今天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大部分都是经历了无数曲折和千难万苦的过程。民营中医院从一诞生就在各方面政策上遭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使得民营中医院在承受巨大经营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歧视甚至非议。这不仅影响了民营中医院的发展,同时在相当程度上打击了一部分民营中医院的积极性。
目前民营中医院的存在和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没有国家的扶持资金的投入的同时每年还要交纳名目繁多的各种税款,无形中加重了本来就在夹缝中生存的民营中医院的负担。
“十六大”以来,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维护亿万农民的身体健康。民营中医院在这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同时,民营中医院的产生,不仅缓解了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各地的就业问题,有效地减少了社会矛盾,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根据目前的形势和我国的国情,发展中医药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中医药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护人民健康、增强全民族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我建议我国目前应加大对民营中医院的扶持力度,合理减轻医院的税务,增加对民营中医院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国家卫生行政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更要提高中医药行政事业经费在整个卫生行政事业经费中的比例。更好的发挥民营医院的特色优势,更好的为百姓健康服务,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有关建议 下一篇:关于加快民营中医肿瘤专科医院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