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提出十点建议(一)
(在福建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提案)
我国近百年来的很大失误是教育失误: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不少民族精英失去了民族自信心,产生民族虚无主义,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否定自己的文化;在此基础上,西学东渐,虽然带来了许多积极东西,但其负面影响更大,导致西方文化居于统治地位,在中国造成了“科学主义”,要用西方一切标准衡量我们的一切,当然也要用西医药标准裁判中医药,使中医药目前处于从属地位,甚至濒临灭绝。
然而,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在我国农村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建立以中医为主的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必须在教育体系、卫生体系、人才队伍和发挥特色等方面下功夫,切实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做到小病不出门,小伤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做到就地解决,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障”的目标;而这样的目标,西医药是一定做不到的。
为了确保13亿人特别是9亿农村和2亿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健康,必须建立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医疗保健体系;除了过去我们提出的振兴中医药的五大工程之外,尚有如下具体建议:
(一)从小学开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却也导致人们完全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导致我国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几乎全是西方文化和科技教育,致使大多数人缺少中国文化底蕴,因而遗忘或不理解中医药的先进性,产生自卑感,盲目崇拜西医西药。今天的大学生75%不知道《黄帝内经》,有自称知道的人却把它说成是金庸写的武侠小说,他们更看不懂四六句骈文了。我国中医院校学生学不好,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缺少中国文化底蕴。我国中医药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开始就应该学习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知识,不要只是灌输西方文化。中医院校可以附设中医小学、中医中学,让娃娃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因为高中毕业,已经受分析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影响过深,较难进入中医角色。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古文专家、中医专家、历史学家等共同为中小学生编写一套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的教材。
(二)尊重师承教育,为中国特别是为农村培养合格中医人才
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师承教育,这是中医药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中国历史上就是靠师徒传承培养的中医。100年前,我国80万中医,都是靠师傅带出来的,现在中医院校28所,培养的中医却越来越少,岂非咄咄怪事?今天,应该允许民间中医(哪怕只有一技之长)带徒弟,尤其是对一些有绝技的名老中医,应鼓励其讲学或带徒,使之学有传人。然后每年一次考试,合格者应允许行医。而且考试不必全国统考,更无需考西医内容和外语。如此,会在三五年内,为农村培养一大批初中级中医药人才,而且他们会非常安心在农村工作。
(三)为乡村医生制定扶持政策,鼓励乡村医生队伍不断扩大
为鼓励乡村医生安心农村医疗,确保乡村医生队伍不断扩大,应制定相应扶持政策,保证其补助金的发放,不能中途截流,挪做他用。这一点似乎可以仿效农村小学民办教师方式。
(四)为农村医生编写实用中医教材
建议组织名老中医,为乡村医生编写中医手册和科普教材,普及中医知识和养生方法。积极筛选一些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等的中医适宜技术成果,通过培训班,卫生下乡等形式,向农村进行推广。另外,要加大宣传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业绩的力度,用实例来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效果。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科技支撑 下一篇:对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提出十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