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医药丛中的一支奇葩。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公元五世纪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印度、阿拉伯诸国,十世纪向西方国家传播推动了全球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在现今世界人民医疗保健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以人体解剖、致病因素、生化药理、药物合成、含量测定等现代微观技术为基础形成的西方医药,占领了国际和我国的部分市场。但是中医药由于有其传统的影响及特殊治疗结果,仍有一定人群,尤其是我国高级知识阶层及广大农村广泛应用。
中医在对生命观的认识方面,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治疗方面,推崇从整体调节人体功能失衡状态,以及未病养生的预防思想,辨证求本的诊断方法,发掘正气潜能,自我调节的治疗原则。采用无创伤性获取病理信息,外揣内进行功能观察,整体动态的诊察内容和简便、经济的诊断方法。治疗上主要采用药物或人体推拿、食疗、气功等手段,调节脏腑功能,使之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尤其强调在人体"未病"或"亚健康"状态进行调节,推崇非药物治疗,即使用器械或手法,发挥整体功能,综合调节和协助人体自然健康,同时,中医治疗强调因人施治、辨证施治、注意医患的互动性和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中医药物来源天然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制品,具有安全、有效、低毒等优势。中药中的单味药及复方、组方药的药理作用具有多效性。尤其通过辨论论治、对症下药为原则组成的复方,具有更高治疗结果的整体调节功能,可以治疗很多复杂的疑难疾病。
近年来,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等问题,已构成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工资上涨20倍,医药费却上涨200倍,普通感冒就要上百元,甚至几百元。造成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抬的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悲剧。在城市普遍反映,药品价格过高,超出群众的承受能力。诊疗行为不规范,滥检查,大处方,开贵方,收提成。如哈尔滨的550万天价医疗费事件,医疗服务收费不合理等严重问题,已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
在农村找不到医院,就医难。据统计,我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20%在农村,城市只有20%人口却占有80%的医疗资源,而农村有80%的人口,却仅只占20%的医疗资源。文革期间,中国普遍依靠赤脚医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中的医疗卫生人才问题。然而在改革后的今天,中国农村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缺乏,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医务人员和医生科研人员,尤其是医生的培养和训练,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和高额费用。
针对城乡居民看病难,特别是农村医疗资源少缺医少药的现实,需要国家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我建议:在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国家应有具体措施,确保向农村倾斜。在完善城市医疗保健制度的同时,放开医疗服务市场,在确保公立医院能够承担市民基本医疗服务的条件下,应鼓励民办中医医院和私人中医医生的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应当走官助民办的发展道路,在乡村则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同时整合资源,增进福利性,五年内真正改变乡村医疗卫生民办化的格局,走官民结合的发展道路。让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特别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以其简、便、廉、验的特色使人们更加信赖。让民办的中医医院和私人中医医生在城乡社区为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健康乃至计划生育等方面发挥作用。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附:福建省卫生厅关于省政协九届四 下一篇:附:福建省卫生厅关于省政协九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