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为我们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世界对天然药物的需求,中医药的发展天地非常广阔。以化学合成研制的药物成本高,价格昂贵,且不良反应大。而中医药成本低,不良反应小,无后遗症。促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天然药物上,目前天然药物制成品在世界药品市场上已占到30%以上,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专家预言,天然药物将成为新世纪风靡世界的新兴产业。中草药产销量很大的亚洲,中医、中药合法化国家不断增多,现在除日本、韩国外,又有泰国加入中医。199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提出把香港建设成中药港,建成国际中医药中心的发展战略,这为我们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1.福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
(1)资源优势:福建处于亚热带,地处东南沿海,山丘林立,沿海线漫长,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共有445科,2468个品种。其中有植物245科,2024个品种,动物有200科,444个品种,矿物药19种。福建省是南药的传统产地,属福建地道名产药材21种,珍稀名贵药材27种,其它药材91种。福建称为海洋大省,海域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岸长达3300公里,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洋微生物种类多,来源广泛,筛选获得比例高,全省有400种左右海洋生物可用于开发海洋药物。
(2)具有一定的产业经济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省的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中成药生产、药材生产、加工在全国同行业有相当的知名度。拥有国内品牌的企业和产品,如“片仔癀”、“慈丹胶囊”、“新癀片”、“海珠喘息定”、“胃得安”、“六味地黄丸”、“八宝丹”、“痛血康胶囊”、“风油精”等,有的还大量出口,名声享誉国内外。
(3)福建是中国第二大侨乡。海外华侨众多,有广阔密切的业缘、血缘、亲缘、地缘、信缘关系,他们自古至今都信仰中医药,并依靠中医药来防病治病。因此,这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和可开发的优势。
(4)初具规模的教学科研体系。福建现有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高中等院校多所,具有培养从研究生到职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各层次的专业人才,拥有各级各类研究机构一批,研制出不少具有较高水平的产品。
2.制约福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因素
(1)重视不够。不是说没有看到或者未意识到中医药产业巨大的发展前景,而是缺乏明确的发展思路和具体的政策措施。四川省由于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抓,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予以大力扶持,四川省的中医药产业迅速崛起,由后进变成全国的先进。其他如云南、贵州、陕西省也都迅速跟了上去,而我们福建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得到的支持力度不如一些兄弟省市。因此,发展速度也明显不如兄弟省市。
(2)企业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缺乏产业创新能力。虽然我省中成药企业在全国是比较多的,并且也有一些一定知名度的企业,但就我省中成药企业的整体而言,存在基础薄弱,专业化水平不高,还不能成为主导产业,目前尚缺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也无大规模中药种植基地,地道药材的特色和优势尚未明显凸现,种、产、销和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尚未形成。虽然药厂已按GMP验收通过,但离现代医药工业优质生产并生产合格的、高效的、速效的、体积小、单剂量以及贮存、携带、服用方便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出口增长缓慢,营销网络手段、观念落后,众多小制药企业无力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有的委托省外大制药企业销售,市场开拓力度小,一些好药难以迅速占有应有的市场份额。
(3)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新药开发,创新能力低,许多企业产品常年一贯制,有的企业甚至仅靠单一药方维持生产,产品“粗、大、黑”缺乏创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系不够密切,产学脱节,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应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有待提高。科研开发缺少大投入,档次不高,利用外资水平不高。外资企业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在新药研制、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尚有较大的欠缺。研究开发机构力量分散,人才结构不合理,新药研制能力弱,我省中医药研究机构本来就不多,再加上隶属不同的部门,各自为政,优势得不到集中和互补,使原本有限的科研力量更加分散,降低了我省新药研制与开发的能力。
(4)国有医药企业机制不活,进取意识弱,领导、职工思想观念因循守旧,企业技术更新进展缓慢,产品开发与市场脱节,企业管理手段方式落后。
3.对策和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近年来世界草药市场销售额年约增长10%~20%,我国中药产业也发展迅速,正在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应抓住机遇,推动中医药产业上大台阶。要充分认识发展我省中医药产业在我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我省建成中医药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鉴于我省中成药企业在相当一个时期内还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有必要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技术进步和创新,重点扶持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项目,比如“慈丹胶囊”、“甘芫逐水胶囊”等新药研制与开发。除政府投入外,还应鼓励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各界投资入股,招商引资,加大外资导入,强化推动医药产业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每年重点资助1~2项有产业化前景和效益显著的项目。如国家Ⅰ-Ⅲ类新药。并促进生物技术成果产业化转移,转化我省新经济增长点。
(2)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个体、民营经济凭借体制和机制的优势,已成为我省步入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形成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但我省现代化中医药民营企业为数不多。因此,要政府对我省中医药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扶持。
(3)加快人才培养,加大中医药教育的投入和中医药教育的改革,真正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人才。要加强相关学科的设置,走联合办学的道路,进一步巩固提高现有高校的研究开发水平,造就一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高级中医药人才。
调整优化医药科研机构,组建福建医药开发研究院,集中使用现有的过于分散的科研资源,以尽快提高我区中医药研究开发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我省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育中医药市场,健全我省中医药市场营销网络,大力拓展中医药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中药材和中成药出口,支持中药企业到国际市场建立销售和生产基地,支持中医到国外行医,要保护名方名药和珍贵药材,规范中药出口秩序,维护中药良好形象。
充分运用资本运营手段,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组建几个大型的科工贸一体化的中医药集团,以增强我省企业的竞争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要敢于放水养鱼,鼓励省外,境外大型企业并购我省企业。
(4)要发展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生产,做好中药材资源普查,充分保护和全民采集开然中药材,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中药饮片是按中医理论炮制的。因此,要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饮片炮制方法与规范研究,保证其纯正药性。
要扶持中成药生产,通过财税等措施扶持新中成药企业开发与生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中成药生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新中药工程技术研究,提高生产设备工艺水平,将普及性新中药列入医疗保障范围,扩大其消费市场。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附: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九届三 下一篇:附: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