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由心生!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导何裕民带着他的《癌症只是慢性病》一书在汉讲抗癌--癌症是一种心身相关性疾病,对付它,信心不能出现严重危机,否则走出危机就会非常困难他曾多次提出:癌细胞只是个“坏孩子”,它们组织在一起就成了“黑社会”,清除这个“黑社会”不能仅靠“三光政策”(手术、放疗、化疗),因为70%以上的癌症本身发展不是很快,过度治疗,祸害自已日渐严重,所以,用中西医调整“内乱”,一个强攻,一个打援、清扫、固本,才能让癌细胞“改邪归正”,甚至长期休眠。
身为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会长,何裕民从事了30多年的抗癌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末组织专家编写了《心身医学》一书。他说,不良精神心理是癌症的“催化剂”,因为这种心理会通过神经系统引起自主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的失调,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机体内环境被打破,使细胞易于变异,产生癌细胞;另一方面,这种心理会减少体内抗体的产生,使癌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监管”,过度增殖,无限制地生长,形成癌肿。
他认为,癌症有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癌症可以治疗;三分之一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癌症经过合理治疗可以延长寿命。美国有数据表明,患癌后的五年生存的可能可以达到70%-75%,像乳腺癌甚至能达到90%以上。但如果信心有危机,则无药可救。我国很多肿瘤患者其实并非死于肿瘤,而是死于对肿瘤的高度恐惧以及恐惧本身带来的盲目应对。就像当下的金融危机一样,如果信心有严重危机了,走出经济危机就非常困难。所以说,“三分之一的癌症其实长在心上”,解决了身心问题,那么癌症基本上就解决了一大半。
这位抗癌专家特别指出,性格因素是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因素,如抑郁、焦虑、反复挫折、自我压抑、不善于释怀、过度的精神压力、长期疲劳等,常常一触即发,使个体处于“临界点”及“临界区域”,或细胞诱发“突变”。而敏感、多疑、情绪善波动者亦易患癌。许多女性乳腺癌、卵巢癌患者就是有这个性格倾向。
心理保健防癌法换一种方法思考不做无谓的联想有时要“难得糊涂”
学会及时释放压力;善于及时表达情感,善于及时宣泄郁闷多结交朋友,取得有效的“社会支持”
培养多种兴趣爱好读好书学会慢生活,享受生活;给别人宽松,也给自己“松弛”的机会。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中医告诉你患癌时的饮食注意问题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