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鼓励并协助病人翻身,每2小时1次,减少局部皮肤受压的时间。
(3)必要时,在骨隆突受压处垫气圈、棉圈或睡气垫床。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
(5)不使用破损的便器并避免拖、拉动作。
(6)大小便后及时用温水洗净肛周及外阴部,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3、禁食期间,通过静脉等途径供给病人营养;进食时,鼓励病人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饮食,防止营养不良致抵抗力进一步下降。
4、保持腹腔引流管口周围皮肤干燥,敷料渗湿时应及时更换,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重点评价:
1、病人是否正确掌握皮肤自护的措施。
2、病人是否配合护理。
3、皮肤有否破损。
五、潜在并发症--感染
相关因素:
1、手术切口。
2、术后多管引流。
3、各种侵入性操作。
4、痰液瘀积。
主要表现:
1、体温过高。
2、切口进行性疼痛、红、肿或脓性分泌物。
3、引流管口周围皮肤红、肿或有脓性分泌物。
4、引流液混浊或有脓性液流出。
5、病人有明显的膀胱刺激症或听诊肺部有干、湿性啰音。
护理目标:
1、手术切口如期愈合。
2、各引流管口周围皮肤正常。
3、病人无膀胱刺激症或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护理措施: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48-72小时内体温可达38.5℃是正常反应,若体温持续升高则可警惕感染的发生。
2、倾听病人主诉,随时了解切口有无进行性疼痛、红、肿等炎症症状。
3、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通畅,防止引流液积聚引起腹腔感染。
4、经常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并记录以及早发现感染迹象。
5、有导尿管者应每天用0.1%新洁尔灭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或给予外阴抹洗,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
6、教给病人正确咳痰方式,鼓励病人咳出痰液以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7、经常听诊病人肺部呼吸音,了解有无痰鸣音及呼吸音有无增粗等的现象。
8、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重点评价:
1、病人体温是否正常。
2、各易感染部位有无出现感染先兆。
3、症状癌肿侵犯胃、十二指肠等引起消化吸收障碍和呕血或黑便。
主要表现:
1、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差。
2、心比例快,脉数,血压偏低,尿少,尿比重高。
3、呕吐、黑便。
4、腹腔引流管中血性液流出过多。
护理目标:病人体液平衡,表现为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弹性好,尿量、尿比重正常。
护理措施:
1、注意观察病人皮肤弹性和粘膜情况,以及精神状态。
2、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量、性状,注意有无胆瘘或胰瘘等并发症发生。
3、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尤其是病人尿量、尿比重。
4、遵医嘱及时肌内注射维生素K1,以改善凝血功能。
5、保证液体顺利输入,防止补液不足。
6、若发生呕血、黑便时应:
(1)快速补液,保持通畅。
(2)交叉合血,做好输血前准备。
(3)观察并记录出血量。
(4)让病人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的发生。
(5)安慰病人并使之镇静。
(6)按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并积极协助医师采取止血措施。
重点评价:
1、皮肤弹性是否良好。
2、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3、止血效果如何。
七、知识缺乏:术后健康护理知识
相关因素:
1、从未患过此病。
2、缺乏信息来源。
主要表现:
1、向医护人员询问上述有关知识。
2、病人表现出焦虑情绪。
护理目标:
1、病人能说出各种健康措施的要点和意义。
2、对化疗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并能坚持接受。
护理措施:
1、向病人解释术后健康措施及其意义。
(1)早期活动,如床上翻身,下床活动等,有利于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和预防肠粘连的发生。
(2)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防止各种引流管脱出、扭曲、受压致不畅。
(3)伤口拆线后仍应用无菌纱布敷盖,防止潮湿和感染。
(4)合理进食,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
(5)戒烟酒,忌食刺激性食物,并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2、向病人讲解化疗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3、告诉病人定期复查,以及时发现复发的早期征象,有病情变化时,随时就诊。
重点评价:
1、病人是否采取正确的自护措施。
2、病人是否理解并接受化疗。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