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在我国十分的常见,据统计,其发病的可能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我国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胃癌确实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其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胃,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一定的关系。
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如捉摸不定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泛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部分类似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症状。有些病人服用止痛药、抗溃疡药或饮食调节后疼痛减轻或缓解,因而往往被忽视而未做进一步检查。随着病情的进展,胃部症状渐转明显,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和贫血等。后期常有癌肿转移,出现腹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黑便、腹水及严重营养不良等。由于胃癌在我国极为常见,危害性大,有关研究认为其发病原因与饮食习惯、胃部疾病等有关,所以了解有关胃癌的基本知识对胃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胃癌早期症状:近半数早期胃癌病人没有临床症状,仅部分有轻度消化不良等症状,如上腹隐痛不适、轻微饱胀、疼痛、恶心、嗳气等,而这些症状并非胃癌特有,可见于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甚至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
1、80%以上的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
2、约1/3患者出现胃部闷胀、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
3、1/3的患者虽没有明显消化系统症状,但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
4、部分患者表现为泛酸、烧心、恶心、呕吐、嗳气或黑大便等症状早期胃癌较多见的症状是上腹不适,如轻度胃部疼痛、膨胀沉重感,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起初常被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并加以治疗,症状可能暂时缓解。如病变发生在胃窦部,可发生十二指肠功能改变,出现节律性疼痛,类似溃疡病的症状,也易被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而延误治疗。但这些症状都会在一段时间后复发。因此,凡是有上腹不适症状,如又伴有其他高风险因素,或在治疗后反复发作者,必须提高警惕,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食欲减退、厌食纳差、恶心呕吐、食后胃胀、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早期信号。食欲减退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且不伴胃部疼痛的症状,若与胃痛症状同时出现并可以排除肝炎时,尤应引起重视。有些病人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致使体重下降而消瘦、乏力。胃癌的早期症状也可出现食后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贲门部肿瘤开始可出现进食不顺,逐步发展为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胃窦癌进一步发展可因幽门梗阻而出现呕吐。
上述症状易被误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所以应及早就医,接受胃镜等检查,以期在早期阶段检出胃癌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均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常为黑便。少部分早期胃癌可表现为轻微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即黑便或持续大便隐血阳性。多见于息肉样和溃疡样早期胃癌,为病灶表面糜烂或癌肿侵犯毛细血管,引起长期少量出血所致,也可见于病灶较平坦的早期胃癌中各亚型。其特点是不易为药物治疗所控制。
凡无胃病疾患的老年人,一旦出现黑便更应警惕胃癌的可能。如粪便呈柏油状,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特别是在一般饮食控制或服用胃病药物后也不易止住时,是很重要的早期胃癌症状之一。因此有此症状者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行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X线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精神不振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信号,而且呈进行性日益加重。有些是继发于消化不良症状,病人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致使体重下降而消瘦、乏力。另外,恶心、呕吐也可进一步丢失营养,造成营养不良,加重消瘦乏力症状。当然进展期胃癌的后期消瘦乏力就更明显了。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病理学上绝大多数胃癌是发生在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残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基础上的,因此部分病人长期有慢性胃病史,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在此基础上,如近期内疼痛、上腹饱满等性质有所改变或程度有所加重,与饮食有关的疼痛节律变化,或服药后不能缓解,或出现消瘦乏力等,那就更要警惕胃癌的发生。
胃癌病人出现消瘦、乏力的大多为进展期胃癌,且多为已有局部或远处转移,并常有贫血。多种病因可引起病人呕吐,如常见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溃疡后瘢痕狭窄、反流性食管炎、贲门溃疡等。贲门癌或胃癌累及幽门部常可引起呕吐,呕吐物包括腐败宿食、胃液甚至咖啡样血性液。呕吐一般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表现,常伴有消瘦。左锁骨上出现如黄豆或花生样肿大的淋巴结,无痛,质硬且固定,这是较特异的胃癌征象,大多为已有腹腔及其他脏器转移的进展期胃癌的体征。
一旦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立即做淋巴结活检或细胞学穿刺;胃镜检查并对胃癌病灶多块多方向钳取活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辅以胃钡餐X线摄片,可立刻明确诊断。患胃病的50岁以上男性,如近期上腹疼痛反复发作,但又时好时坏,应提高警惕,及早进行相关专项检查。目前,常用的检查有纤维胃镜检查和X线钡餐透视。胃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颜色和病变情况,还可以通过胃镜钳取出可疑细胞组织进行病理检查。X线钡餐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没有任何禁忌症和副作用。此外,胃液检查以及大便潜血试验等,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相关阅读--
中年男人成为胃癌高发人群
中年,是男人事业如日中天的时期,却也是承受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很多的阶段。在社会竞争、长期吸烟、饮酒及饮食结构变化的影响下,中年男人的胃,往往成为"多事之地"。
专家指出,当前胃癌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常见肿瘤,其中男性的发病的可能是女性的1.5-2.5倍,尤以中年男性为甚。早检查、早治疗是降低胃癌死亡人数的很关键手段。
男性患胃癌者远多于女性
男性胃癌发病的可能远高于女性,除了男性吸烟和喝酒更多外,科学家发现雌激素对胃具有保护作用。有研究显示,接受激素替代诊疗理念(其中包含雌激素)的女性,胃腺癌的发病的可能竟降低了48%,其中非贲门胃腺癌的风险降低幅度达66%,而贲门胃腺癌则降低了32%。
中年男性成主流发病群体
中年男性是胃病的主流发病群体。大饥大饱、烟酒过度、生活没有规律,这是造成中年男性胃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其次,中年男人工作紧张且生活压力相对比较大,这些对大脑皮层不断重复的不良刺激,也很容易促成胃的病变。
专家介绍,多数中年男性都不同程度患有胃病,尤其是胃溃疡,像胃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恶性贫血等疾病,都有演变成胃癌的可能。
目前,胃癌已跃居我国第二大常见癌肿,男性胃癌的发病的可能仅次于肺癌和前列腺癌,其死亡人数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而且它还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着升高,发病的高峰集中在40-80岁。
专家建议,在目前胃镜检查纳入体检项目尚有困难的情况下,40岁以上的胃癌高发人群(胃癌高发区的人、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及常食腌制品者),很好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期得到有效治疗。专家特别提醒,剩饭、剩菜很好不要吃。剩下的饭菜容易产生亚硝胺,是强致癌物。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癌症状 下一篇:胃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