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样胃癌,顾名思义,就是内镜下外观与胃炎相近,不易与胃炎鉴别的胃癌。多为早期胃癌,是一种快速生长型癌。胃炎样早期胃癌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退色、充血性改变和(或)黏膜不平整,不易与Ⅱb型早期胃癌鉴别,有的呈黏膜糜烂样,易误诊为糜烂性胃炎,内镜染料喷洒法作对比染色能有效提高诊断比例。
胃炎样胃癌多属早期胃癌,约占胃癌的20.06%,及早诊断和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胃炎样胃癌的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与一般慢性胃炎相似,因而易造成漏诊、误诊。
国内有医生报道某院两年间内镜诊断贲门炎305例,经病理证实慢性炎症273例,另外32例病理证实为贲门癌。说明有部分贲门癌内镜表现貌似良性炎症,如糜烂、充血、水肿等,如不做病变处组织活检,这部分病人就会漏诊。
应用色素染色后病灶与正常粘膜组织间有良好的对比性。隆起病灶能更清楚地显示表面形状、起始部形态,有助于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对凹陷性病变,能清楚地观察溃疡边缘及底部形态,有助于肉眼下鉴别溃疡良、恶性;对平坦病灶,特别是Ib型早期胃癌、由于隆起及凹陷均不显著,有时只能凭借染色法检查才能发现;另外染色后取材准确,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活检创伤,可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条件。
胃粘膜亚甲蓝染色后,正常粘膜、胃溃疡边缘瘢痕、糜烂、良性息肉及无肠上皮化生的胃炎均不着色,而肠上皮化生、不典性增生及胃癌的粘膜均着色。肠上皮化生呈淡蓝色,呈多发性弥散状或呈现轻度隆起平坦或不规则网状形态;不典型增生呈浅蓝色,较肠上皮化生为不规则,呈小息肉样隆起;胃癌的着色比例高,病变呈黑色或深蓝色,表面不平、大小不等及不规则黑点。
不论何种染色方法,早期胃癌的染色阳性比例约80%,很高达90%。色素内镜检查能提高早期胃癌的确认的可能,可使胃癌诊断正确比例由83%提高到98.1%。一般采用亚甲蓝染色与内镜下多点深挖活检相结合的方法检测胃炎样胃癌,阳性比例明显提高。
提高内镜下对病灶的识别能力固然重要,但准确的活检取材对及时诊断胃炎样胃癌同样十分重要,因此,敏锐的观察和多块活检行病理学检查,可避免将其误诊为良性病变,而漏诊了胃癌。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