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溃疡,很多人都会想到和上火相关,其实不是,感染、外伤、结节或肿瘤的破溃都会造成溃疡,它是皮肤和粘膜表皮坏死脱落后形成的溃烂,并且经常会合并慢性感染,以至于长时间不愈。通常来说,三个部位的溃疡常见,也就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口腔溃疡。
胃溃疡是很应该提高警惕的,在“溃疡家族”中,它是和癌症离得近来的疾病。饭后1—3小时,假使上腹部出现烧灼样的疼痛或钝痛,以后会渐渐减轻,这就是很典型的胃溃疡症状。如病人出现下列情况时要格外警惕:疼痛变为不定时发作或者成为持续性隐痛;常规服用抗溃疡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变得不明显;反复呕血,有持续性黑便,或出现柏油样大便,大便隐血试验结果持续呈阳性;不断消瘦。出现以上情况,都应及时到医院做胃镜和病理切片检查。
口腔则是另一个“重灾区”。口腔溃疡不仅常见而且危险非常大,必需抓紧治疗。一方面,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本就容易癌变;另一方面,一些口腔溃疡本身就是癌肿,如发生在舌体、颊部或唇部的鳞状细胞癌就表现为“外翻形”、“菜花状”的溃疡,更值得警惕。通常,普通的口腔溃疡一周左右就会愈合,但发生癌变的话就会总也治不好;一般口腔溃疡属于表层溃烂,而口腔癌溃烂面积比较大,一般在0.5厘米以上,周围有白膜;口腔溃疡发病部位较稳定,但口腔癌溃烂部位旁会出现隆起,并向周围扩散。
另外,十二指肠溃疡也是一个出现频比例非常高的字眼,但和胃溃疡的“风声鹤唳”不同,十二指肠溃疡相对安全得多。十二指肠溃疡癌变的机会很少,这可能与十二指肠所处的位置和自身的结构有关。
胃溃疡是很应该提高警惕的,在“溃疡家族”中,它是和癌症离得近来的疾病。饭后1—3小时,倘若上腹部出现烧灼样的疼痛或钝痛,以后会渐渐减轻,这就是很典型的胃溃疡症状。如病人出现下列情况时要格外警惕:疼痛变为不定时发作或者成为持续性隐痛;常规服用抗溃疡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变得不明显;反复呕血,有持续性黑便,或出现柏油样大便,大便隐血试验结果持续呈阳性;不断消瘦。出现以上情况,都应及时到医院做胃镜和病理切片检查。
胃溃疡与胃癌的区别:
胃溃疡与胃癌的区分,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因为胃渍疡是良性病变,而胃癌则是恶性肿瘤。
正确地区分二者,不仅关系到如何选择治疗方法,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胃溃疡与胃癌虽属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但在临床表现上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溃疡型胃癌"就更是如此,所以极易造成误诊。
为了不致贻误病情,不仅医生应该掌握区分两者的本领,就是病人很好也要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以便提高警惕,尽量做到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事实证明,只要细心观察,胃溃疡与胃癌还是可以区分的。年龄与病程胃溃疡多见于青壮年,90%的病人均有上腹痛,而且呈周期性发作,每次疼痛可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然后有一定时期缓解,之后又再发作,常迁延多年。而胃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胃癌一般无明显不适。但一经出现上腹痛等症状,便呈进行性加重,近视,病情发展较快,病程短。一般情况胃溃疡病人一般情况良好,食欲尚可,对药物治疗反应良好,很少发生贫血,全身淋巴结无肿大;而胃癌患者食欲较差,晚期可无食欲,全身进行性消瘦,多有贫血。
晚期在左锁骨上可触到肿大淋巴结,上腹有时可摸到肿物。疼痛的规律性胃溃疡的疼痛多与饮食关系密切,即餐后半小时开始,疼痛持续几个小时,有烧灼感,其后逐渐消失,直到下次进食后再次发现上述节律。服碱性药物疼痛可以缓解。胃癌的疼痛无规律性,与进食无关,进食后疼痛可加重,也可减轻;疼痛性质不定,可以是钝痛或剧疼,常有饱胀感;晚期疼痛加重,多为持续性,服碱性药物也不能缓解。
当然,上面谈的只是一般性鉴别,进一步检查须作胃液分析、脱落细胞、大便潜血等试验室检查,以及X线钡餐、胃镜等特殊检查。这些检查与病人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相互对照,医生才能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病人不仅作为一名被检者,而且要作为一名合作者。无数事实证明,医生和病人配合得好,是提高疾病确认的可能的重要一环。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严重睡眠不足增大患胃癌的机会 下一篇:远离加工肉食, 让胃癌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