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手术费用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还有手术方案来看的,而且每个医院的收费不一样,所以没有笼统的数字。如果由于肿瘤过大或压迫到其它器官不方便手术的话,可以放疗与化疗治疗,另外还可辅以中药治疗。其费用因人而异。
胃癌的手术治疗
(一)胃癌的切除范围
胃癌的手术范围,首先胃的切除范围距离肿瘤的边缘不要小于5cm,另外要切除包括大网膜,剥除横结肠前叶上的系膜,作相应的区域的淋巴结清扫,必要的时候要做脏器的联合切除。
(二)胃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手术的重要步骤术前对胃周围淋巴结的分布情况。首先要求我们熟悉胃周淋巴结的分布情况。淋巴结的分组,分站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胃癌完全医治手术,制定了明确的标准,使手术更规范化,也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1、胃癌的部位以淋巴结站别的关系
淋巴结可以分为3站,N1N2N3.在不同部位,在肿瘤位于胃的不同部位,淋巴结站别是不一样的。
2、淋巴结的转移规律
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手术的重要步骤。因此,了解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对于确定手术的方案有很大的帮助。根据胃癌的统计资料,发现第三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的可能在44.4%。第七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的可能在43.2%。第八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的可能在24.8%,第九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的可能在20.7%,第十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的可能在17.5%--20%,第十一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的可能在19.1%--25%。
(1)胃底部的进展期癌,第十组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的可能在10%-20.2%,第十一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的可能在12.0%--17.8%。
(2)胃体部的进展期胃癌,第一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的可能在14%--32%,第二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的可能在4%--42%,第六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的可能在17%--26%,第十六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的可能在16.4%。
(3)胃窦部的进展期胃癌,第一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的可能在7%--8%,第三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的可能在32%--38%,第四组淋巴结的发生,转移发生的可能在28%--35%,第五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的可能在9%--12%,第六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可能在36%--43%,第七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可能在21%--23%,第八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可能在21%--25%,第九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可能在13%左右。
3、日本与欧美国家对淋巴结清扫的看法
淋巴结的作用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日本对转移起着主宰的作用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提高到胃癌的预后欧美仅仅是全身转移的标志之一并没有提高治治疗结果果,反而增加了手术后的并发症。
4、淋巴结清扫的范围
对于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争论。
目前更有主张进行合理的清除手术,或者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淋巴结的清扫。
(1)早期胃癌的淋巴结清扫
早期胃癌凡是隆起型、平坦型或直径小于2cm的可以不作淋巴结清扫;仅仅做有限得手术,也就是作局部切除就可以了。对于早期胃癌也有主张清扫第一站淋巴结,即第一清扫。对于胃中段的早期胃癌,可以行节段性的切除。
(2)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清扫
进展期淋巴结的清除治疗第二站的淋巴结清扫。无论是从术后生存的可能还是从术后生存质量来看,第二手术是有效的选择。
A、胃底部进展期:胃癌手术清扫的范围,要求作第二加全胃切除,加胰体尾及脾切除。
B、胃体部进展期胃癌:要求作第三加全胃切除,加胰体尾及脾切除。
C、胃窦部进展期癌:可以作第二加胃远端次全切除。
(3)第四淋巴结清扫的手术选择
对于进展期胃癌,是否进行常规的第十六组淋巴结的清扫一直存在着争论。主张做第四淋巴结清扫的理由是:幽门和贲门区和第十六组淋巴结之间有着很多组淋巴回流通道。日本的学者直井青思也认为:第一、二、三站淋巴结都有淋巴管和第十六组淋巴结相交通。根据资料,如果胃癌浸及到胃的浆膜时,第十六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的可能在20%-35%之间。另外,对于经验丰富的临床外科医生清扫第十六组淋巴结并不能增加手术的并发症,但是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第四淋巴结清扫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主要是淋巴瘘。
总结以上,应该对胃癌的淋巴结清扫做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清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完全医治性的手术,这仅仅是解剖意义上的完全医治,而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完全医治,淋巴结转移一旦超过了第三站,就很难达到生物学意义上的完全医治。因此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并非越大越好,就目前的淋巴结清扫而言,多带有盲目的性质。淋巴结阴性犹如淋巴结阳性一概加以清扫,又滥杀无辜之嫌。过度清扫也无异破坏了机体的防御机能,有鉴于此,有人开展了做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来指导淋巴结的清扫。但是,由于淋巴结转移有跳跃转移的特点,前哨淋巴结阴性也并不能排除淋巴结转移。总之,如何做到有效的有的放矢的清扫,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应该作治疗性清扫还是作预防性的清扫,这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5、淋巴结的清扫的原则
(1)整块切除原则:清扫时做连续整块的清扫,将脂肪组织连同淋巴结及大体标本一起切下。
(2)脉络化的原则:在清扫胃左旁主要血管淋巴结的时候,如胃左血管,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血管,多应该将血管旁周围的脂肪组织完全的清除,使血管完全裸露,即所谓的脉络化的清扫。
(3)必要作血管鞘内的清扫:已有作者研究表明,在进展期胃癌的时候,血管鞘内癌细胞,可以发现癌细胞。应此提出了有必要作血管鞘内的清扫。并且认为效果轻于一般的清扫,但是这在技术上要求比较复杂,一般经验不足的大夫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是否要做血管鞘内清扫,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医生自己的经验。
(三)胃癌手术的脏器联合切除
胃癌扩大手术的时期(1970-1985年)
此间外科学取得了飞速发展,麻醉和手术技术取得巨大进步,病理生理研究取得深入进展,围手术期管理日臻完,矫正病人全身衰竭有了有效措施。具有代表性的扩大手术: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1976年梶谷等清扫NO。16淋巴结转移获得长期存活
左上腹内脏全清扫术:
胃癌连同侵及胰体尾部、横结肠系膜从腹膜后整块根除,从gerota筋膜前叶前靣,只保留腹腔动脉与肝总动脉,切除左上腹6-10个脏器。是一极限手术,1980年6月梶谷等正式命名此手术。
胃癌浸润食管的扩大切除术
Appleby手术:
1、脏器联合切除的必要性
应该积极地进行脏器的联合切除。这样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根据国内的资料,我们把脏器联合切除的病例和没有进行脏器联合切除的病例进行了比较,比较它们两年期的生存的可能和三年期的生存的可能,脏器联合切除的病例有398例,没有做脏器联合切除的202例,他们两年的生存的可能分别是:联合切除的44.9%,三年生存的可能在18.2%;但是没有做脏器联合切除的:都没有达到两年生存的可能甚至三年生存的可能。
2、胰脾切除的利和弊
在胃癌手术的时候,特别是当肿瘤位于胃底部或者胃体部的时候,往往要联合胰和脾的切除。对于胃底部或者胃体部的进展期胃癌,因为第十组第十一组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的发生的可能比较高。为了求得手术的完全性,一般要求同时做胰体尾的,以及脾脏的联合切除。但是对于胰体尾及脾的联合切除各家都有不同的看法
(四)胃镜作早期作胃癌的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提高,不仅早期胃癌的发现的可能有所提高,而且通过胃镜作早期作胃癌的切除已经被证实是可行的。适应证主要是粘膜层的早期微小癌,另外,腹腔镜手术目前已经风行全世界,腹腔镜辅助的胃癌切除手术已经经常见于报道。
(五)保留神经的胃癌切除术
上世纪90年代,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思想的指导下,某些日本的外科医生提出了保留神经的胃癌切除手术的观念。临床实践也证明这种手术方式确实降低了术后一些并发症。譬如:反流性食管炎,胆结石,残胃炎,胃的排空障碍等等。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保留神经的胃切除,主要适用于早期的胃癌。所要保留的神经有:迷走神经前干,干支,幽门支,迷走神经后干,腹腔支,肝总动脉周围神经丛。为此,临床医生必须得熟悉胃的自主神经的局部解剖,才能够完成保留神经的胃癌切除术。
(六)特殊胃癌的手术
包括术后复发癌的手术。对于术后复发癌的患者并不意味着丧失了再次手术的机会。应该持积极的态度,不要轻易的放弃。因为其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已经过再次手术而延长生命,改善其生活的质量。对于这类患者手术,没有固定的手术术式,而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对于这样的病人,需要做全胃切除。或者在全胃切除的基础上加脏器的联合切除。对于高龄的胃癌患者,尽管高龄对于患者的手术有诸多不利的因素,但不是手术的一定禁忌。鉴于高龄的特点,手术的时候应该兼顾完全医治性和安全性相结合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手术选择。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