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胃癌,临床上常见的分期主要有三种,包括改良Dukes分期、日本胃癌处理规约、TNM分期法。肿瘤分期有以下几个目的: ①帮助确定临床治疗方案。
②促进医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协作。
③对前瞻性研究的分层和分析治疗结果提供基础。
④为患者及其亲属提供一些预后资料。为实现这些目的,分期系统必须简化和科学。U ICC /美国癌症联合会提出的新版TNM 分期简便科学,减少了主观性,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但是,要得到一个客观准确的N分期,要求每个标本必须有至少15枚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因此,病理科医师和外科医师要密切配合;另外,术前难以用该法对肿瘤做出正确的TNM分期,因而也就难以进行前瞻性研究。日本胃癌规约制定的胃癌分期可指导外科医师进行系统的淋巴。
结清扫术,减少TNM分期中N分期的偏倚;但由于其淋巴结分类复杂,加上医师难于辨认每个淋巴结的准确位置,从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改良的Dukes分期虽简明,但其科学性尚待大宗病例分析论证。
1、TNM分期法 日本Katal等回顾性分析了4362例胃癌患者的资料,对比新TNM分期( 1997年第5版)和原TNM分期(1987年第4版)与患者预后及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发现新TNM分期中各亚期与预后一致性较旧版TNM分期更好。Roder等、Yoo等和王振宁等的报道均得出同样结论。
因此,认为新TNM分期是判断胃癌预后更为合理的指标,且更为简单、客观,可重复性好, 易于推广应用。但意大利de Manzoni等认为两种分期均是判断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新分期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①当清扫的淋巴结数目< 15时,不论其范围均被定义为NX,而无法分期,这样就很难对这类患者的预后进行客观评价。
②在外科手术中,缺少淋巴结清扫的指标,清除的淋巴结数目越多,则阳性淋巴结的数目也可能相应增多,因而医师手术技巧和清扫淋巴结的范围均可能影响到分期结果。在日后的应用中仍需不断地对新TNM分期检验、更正和完善。
2、日本胃癌处理规约
日本分期除了引入肝转移、腹膜转移和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查外,与TNM分期很主要的差别在于淋巴结转移的分期。
TNM分期法是按淋巴结的数量来划分,而日本分期系统是按照淋巴结的解剖部位划分的,它的优点在于可以指导外科医师进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减少TNM分期中淋巴结的误差。
目前西方和日本在临床应用上很主要的分歧是:按照日本分期系统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对胃癌患者的生存的可能是否有提高。尽管一些研究报道,以日本淋巴结转移系统为基础的淋巴结清扫术有明显的治疗结果,但有实验却发现日本淋巴结清扫术病死比例和术后并发症比例比西方的淋巴结清扫术高。
3、改良Dukes分期 Dukes分期法在结肠癌和直肠癌的使用上, 其科学性已经得到证明。改良的Dukes分期兼顾了胃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水平等生物学行为,简便实用。
经过对淋巴结转移数目的补充和改进,Dukes分期明显与肿瘤的进展和患者的生存期相关,也与TNM第5版分期法有吻合之处,可以用于胃癌病例。但由于该方法未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所以其科学性尚有待大宗病例的分析论证。
综上所述,理想的胃癌分期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实践。
常用胃癌病理分期系统
国际TNM分期系统 胃癌肿瘤浸润深度( T) 、淋巴结转移深度(N)和远处转移情况(M)是决定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 TNM分期是评估疾病程度、判断预后的重要方法。1966年国际抗癌联盟( union lnternational contrela cancer, U ICC)首次制定胃癌国际TNM 分期法,期间进行了多次修改。
补充说明:
①T2 为肿瘤已穿透肌层,并侵犯胃结肠韧带或肝胃韧带或大、小网膜,但未穿透这些组织的脏层腹膜,如肿瘤已穿透这些脏器覆盖之脏层腹膜,即判为T3。
②胃癌临近组织和器官包括脾、横结肠、肝、横膈、胰、腹壁、肾上腺、肾脏、小肠和后腹膜。
③腔内扩散侵及十二指肠或食管均为T4。
④区域淋巴结包括胃大、小弯胃旁淋巴结、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肝总动脉旁淋巴结、脾动脉旁淋巴结、腹腔动脉旁淋巴结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其他腹腔内淋巴结如胰后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侵犯均为远处转移(M1 ) 。
⑤病理分期的T、N、M含义应与以上介绍的临床含义相一致,仅完全根据病理检查而定。区域性淋巴结标本的病理检查所采集的淋巴结总数不得少于15枚。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癌诊断与预后有哪些联系? 下一篇:预防胃癌 先做好“嘴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