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我国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在很久以前就有过记载,目前,我国传统的中医学又取得了显著进步,采用纯中药治疗食道癌可改善病人整体的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化、放疗的反应,常作为手术、放射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及作为食道癌晚期的主要治疗方法,优点是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
(一)针灸治疗
1.针刺基本方 主穴为天鼎、天突、膻中、上脘、内关、足三里、膈俞、合谷,病灶在颈段者加配穴扶突、气舍、大杼、风门等;在中段者加配穴气户、俞府、承满、肺俞、心俞等。在下段者加配穴期门、不容、承满、梁门等。如兼胸骨后痛配华盖,背痛配外关、后溪。进食困难或滴水不入者重刺内关,针锋向上,使针感达到胸部。食管内出血者,配尺泽、列缺、曲泽。痰多者炙大椎、中府、中魁,针大杼、风门、肺俞、列缺、合谷。
2.耳针 耳部压痛点耳诊测定敏感点,对症取穴。
3.炙法与汤药合用 有学者给患者治以旋覆代赭汤加减时,配合以足三里隔姜炙,曾使1例患者宽0.7cm、长8cm的癌灶消失。
4.激光血卟啉治癌机体表穴位照射 取穴膻中、巨阙、膈俞、中脘、足三里,每穴射5分钟,每周照1次,6次为一疗程。据乔玉珍报道,共治疗食道癌5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
(二)外治法
1.蟾酥膏:由蟾酥、生川乌、七叶一枝花、红花、莪术、冰片等20种中药制成,外观如橡皮膏,镇痛有效情况可达92.5%。
2.金仙膏:《理渝骈文》方是由苍术、白术、川乌、生半夏、生大黄、生五灵脂、生延胡索、枳实、当归、黄芩、巴亚仁、莪术、三棱、连翘、防风、芫花、大等百余种中药制成的药膏,按病情分次摊膏纸上,外敷病处或选穴外贴。可用于噎膈、反胃等多种病证。
3.复方荆芥液:荆芥、川乌各20g,川芎、荜茇各30g,马钱子15g。研成细末,浸泡于75%酒精400ml内密闭7日,滤渣取液再放入冰片粉15g备用。用棉球蘸药液涂抹痛处,每日1次或数次,用药后一般10~20分钟可收到止痛效果。
(三)推拿诊疗理念
早在1959年,黑龙江省就有人采用推拿诊疗理念治疗2例食道癌,使其症状缓解。自此以后,各地已先后将推拿诊疗理念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运用于食道癌。一般认为推拿背部腧穴可以减轻胸背部的癌性疼痛;揉按合谷、足三里、涌泉可以扶正固本,启膈降逆。
食道癌中医辨证施治
一.辨证要点
食道癌在中医上的辨证主要在于辨病位、辨虚实、辨在噎在嗝。
1.辨病位 本病病在食管,但与脾、胃、肝、肾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吞咽困难,梗阻不顺,胸膈憋闷,随情志变化而有所增减者,病在食道、胃、肝;食物难下,艰涩不顺,形体消瘦,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者,病在食道、肝与肾;病变日久,吞咽困难日重,呕吐清水,面白肢冷,病在食道、脾与胃。
2.辨虚实 食道癌早期偏气结,血瘀未甚,多表现为邪实正不衰;中期津伤热结,痰瘀交阻,表现为虚实夹杂;后期阴津枯竭,气血两伤,多表现以虚为主。
3.辨在噎在嗝 噎以食物吞咽受阻为特征。嗝是由噎逐渐发展而成,食物嗝拒不下,由不能咽下食物发展到不能咽下流质饮食,伴有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二.临证思路
1.食道癌的病因病理主要体现在气、瘀、痰、毒、虚五字,临床症状表现为噎、吐、痛、梗、虚。临证应注意辨证论治,灵活选药。
2.食道癌为本虚标实之证,治法重点为扶正培本,尤以健脾补肾为先,针对标实,重在活血化瘀,化痰软坚。
3.食道癌患者多有胃气不降之证候,故临床治疗需多注意应用通肺降逆安冲之品。
4.对有手术指证的患者应及早手术。
三.治疗大法
本病早期以治标实为主,重在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降逆为主,注意佐以润燥;中期虚实夹杂,应攻补兼施。晚期正气亏虚,治宜补虚扶正,法宜健脾补肾,益气养阴,养血生津,兼祛邪之法。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食道癌晚期患者的中医治疗 下一篇:食道癌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