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今年58岁,得了乳腺癌,现在刚做完手术,还没拆线呢,病理结果是癌细胞已经转移了,我想把病理结果让专家给分析一下,不知道你们医院提供这个条件吗,病理结果还有一向没出来呢?身体很好,饮食也可以?
专家回复:对于乳腺癌患者目前的情况我院是以中医治疗为主中西医相结合,采用“四位一体诊疗理念”综合治疗和调养,通过治疗一方面可以起到加快术后身体恢复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的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带瘤长期正常生存的目的。
手术治疗仍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式有多种对其选择尚乏统一意见总的发展趋势是尽量减少手术破坏在设备条件允许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尽力保留乳房外形无论选用何种术式都必须严格掌握以完全医治为主保留功能及外形为辅的原则。
乳腺癌的加热诊疗理念,是指对乳腺肿块升高体温或局部加温,改变肿瘤细胞所处的环境,并使其变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目的的方法。医学家们发现,人体正常组织在体温升高的情况下,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散热较快。由于机体的这种调节作用,保证了在体温升高时,甚至在体温达到41.5~43℃时,组织损伤不大,且能够修复。然而肿瘤组织则不然,肿瘤内血管形态异常,杂乱扭曲、易受压变形,形成血栓或栓塞。加之肿瘤内的血管多由单层细胞组成,脆弱易破。
由于这些新生血管是发育不全的畸形血管,在受热后失去自我调节作用,静脉也不能加快回流,肿瘤局部血液淤滞,血流量仅为正常组织的1%~15%,致使肿瘤组织散热困难,温度升高。恶性肿瘤组织的温度往往高于邻近正常组织温度8~10℃。同样进行局部加热,若正常组织温度升高到40℃,那么瘤体内的温度则可升高到48°C左右,这一温度足可使肿瘤细胞受热致死,而正常组织却不受损害。一般来讲,肿瘤越大血流量就越低,热治疗结果果也就越好。
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腺的小叶和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于“乳岩”、“乳石痈”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乳腺癌是由于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因冲任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凝,经络阻塞,结滞于乳中所致。
乳腺癌基本方:炮附子30g(先煎),肉桂6~10g,鹿角胶15g(先煎),仙灵脾15g,干姜6g,当归15g,枸杞子15g,柴胡15g,白术12g,芍药15g,黄芪20g,人参6g,地黄12g。
辨证分型治疗
中医对乳腺癌的临床表现早就有详实全面的认识,并且根据乳腺癌患者发病后所引起的经络、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的不同病理变化,概括为乳腺癌早期常为肝气郁结,其后则出现气滞血瘀的症状,气血郁滞,久则生热,致阴毒旺盛,日久致气血虚衰。但其根本仍为阳气虚,贯穿于乳腺癌的始终,即使乳腺癌出热毒蕴结之征象,阳气虚仍然是根本,它只不过是由于气滞血瘀阻塞经络,毒与热结相搏结而成的本寒标热证,这时治疗乳腺癌主方可酌减温阳药物或(和)剂量,增加清热解毒药物,但绝不能单纯清热解毒,而忘掉阳虚之根本,否则事与愿违。
中医一般将乳腺癌分为肝气郁结型、冲任失调型、毒热蕴结型和气血亏虚型4个证型。应根据以上证型的不同表现,在乳腺癌基本方基础上选择加减部分药物。
1、肝气郁结型证候:七情所伤,所愿不遂,肝郁气滞致两胁胀痛,易怒易躁,乳房结块如石,舌苔薄黄或薄白,舌红有瘀点,脉弦有力。治法:温阳扶正,疏肝解郁,佐以活血化瘀。方药:乳腺癌基本方加青皮、枳壳、八月扎、香附等。如血瘀明显,再加橘络、丝瓜络、路路通、王不留行子等。
2、冲任失调型证候:乳肿结块,皮核相亲,坚硬如石,推之不移,伴有腰膝酸软,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阳瘘。五心烦热,舌淡无苔,少有龟裂,脉象无力。 治法:温阳扶正,疏肝解郁,调理冲任。方药:乳腺癌基本方加青皮、香附、龟甲、菟丝子、补骨脂、八月扎等。
3、毒热蕴结型证候:身微热,乳房结块增大快,已溃破,状如山岩,形似莲蓬,乳头内陷,舌红绛,苔中剥,脉濡数。治法:清热解毒与温阳扶正并施,根据当时表现,随时调整二者之主次。方法:乳腺癌基本方减少温阳药物数量及剂量,加清热解毒类药物,如蒲公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菊花等。
4、气血亏虚型证候:头晕耳鸣,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面色苍白,夜寐不安,乳房结块溃烂,色紫黯,时流污水,臭气难闻,舌绛无苔或苔黄白,脉滑数。 治法:温阳扶正,补气养血。方药:乳腺癌基本方加八珍汤或香贝养营汤。痛甚者加乳香、没药、三七粉(吞服);红肿溃烂者加草河草、凤尾草、蒲公英、紫草、醒消丸(吞服);出血甚者加阿胶、地榆炭、蒲黄炭;心烦不寐者加茯神、枣仁、远志。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