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颅内转移瘤概述
颅内转移瘤(Intracranial Metastatic Tumors)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而形成的恶性肿瘤。癌瘤、肉瘤及黑色素瘤均可转移至颅内。临床所见颅内转移瘤大多数为癌瘤转移,占90%以上。
由于颅内肿瘤生长快,加之脑组织反应严重,疗程一般均相当短,如肿瘤有出血,则症状迅速进展。如有瘤内坏死,形成囊肿,症状发展亦较快、多发性肿瘤症状较重、病程亦短。70%~90%病程在半年以内,很少超过1年,个别的可达2~3年。平均3.5~4月。
二、颅内转移瘤的转移途径
1、经血流
为常见的途径,大部分肿瘤细胞是通过大循环到颅内。颅内各部位转移瘤的发病的可能与其体积和血流量有关。如肺癌、乳腺癌、皮肤癌等主要经血流转移,易在脑内形成多发转移癌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2、直接侵入
邻近部位的肿瘤如鼻咽癌、视网膜母细胞瘤、头皮及颅骨的恶性肿瘤均可直接侵入颅内。
3、经蛛网膜下腔
极少数脊髓内肿瘤向颅内转移经此途经,如胶质瘤或室管膜瘤。眶内肿瘤沿视神经鞘侵人颅内,并在蛛网膜下腔播散。
4、经淋巴系统
肿瘤细胞沿脊神经或颅神经周围的淋巴间隙进入脑脊液循环而入颅或通过椎静脉丛侵入颅内,实际上可称为淋巴-蛛网膜下腔转移的方式。
三、颅内转移瘤的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及一般症状
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及周围脑水肿严重,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而显著。90%左右病人有头痛,70%左右有恶心呕吐,70%以上有视乳头水肿,30%~40%并有眼底出血,致视力减退者约占20%,约15%有外展神经麻痹,晚期约15%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并可有脑疝症状。病人一般状况多较差,有的明显消瘦。20%左右病人有癫痫发作,多数为局限性发作。由于肿瘤多累及额颞叶且脑水肿范围较广泛,亦常有精神症状。常见的表现为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等。脑膜转移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局部体征很少见。
2、局部症状
由于肿瘤对脑的损害较重,并且常为多发,局部症状多显著,且累及范围较广。依肿瘤所在部位产生相应的体征。40%以上病人有偏瘫、约15%有偏侧感觉障碍,约10%有失语,5%左右有偏盲。位于小脑者则有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亦可有后组颅神经症状。
四、颅内转移瘤的诊断
1、诊断依据
既往有癌瘤病史的病人,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和局限性定位体征,应首先想到颅内转移瘤。对无此病史,年龄在40~60岁的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和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并在短期内病情进展较快,呈进行性加重,CT出现典型的表现,如脑实质内圆形占位,强化后明显增强,周围脑组织水肿,特别是多发占位者,支持转移瘤的诊断。
部分病人颅内首先出现症状,诊断为转移瘤后才在其他部位找出原发病灶,也有的病人查不出原发病灶。对怀疑转移瘤的病人应行肺部检查,而后行腹腔实质性脏器的B超检查或消化道造影检查,有阳性发现者可行CT、内窥镜及活检,以明确诊断。
2、辅助检查及评价
(1)CT检查
对怀疑有脑转移瘤的病人应首先行CT检查,通过平扫和增强扫描,可显示肿瘤的部位,数量,范围和周围脑组织水肿及移位情况,从而判断肿瘤的种类。
(2)MRI检查
由于肿瘤病理各异,MRI影像变化也非常大。
(3)X光平片
颅平片对颅内转移瘤也非常重要。可见到颅高压征。松果体钙斑移位等,特别是对颅骨转移,诊断价值更大。
(4)其他检查
多数病人腰穿压力增高,蛋白含量增加,个别病人可检出瘤细胞。超声波、脑电图、脑血管造影和脑室造影均可显示异常,但定位、定性价值远不如CT和MRI。
五、颅内转移瘤的治疗
颅内转移瘤治疗困难,不易治疗。多主张综合治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以缓解病人症状,延长生命为主要目的。根据病情可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对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或急性恶化垂危的病人治疗给予药物治疗,一般都能迅速缓解高颅压的症状,待病情平稳后再采取其他治疗方法。
1、颅内多发转移瘤不易手术治疗,因手术不能全切肿瘤,以放疗或化疗较为合理,对周身重要脏器有病的病人也不宜手术治疗,但对个别多发转移瘤病人,药物不能缓解颅高压,为延长病人生命,也可手术切除占位大的瘤结节,待颅压高缓解后,再行放、化疗。
2、对单发转移瘤,如原发灶已切除,病人一般条件好,未发现其他部位转移者,应及早手术。切除病变,术后辅以放、化疗。
3、对先、后发现颅内转移瘤与原发瘤的病人,一般应先切除原发灶,后切除转移瘤。但对颅内症状明显的病人,也可先行颅脑手术,而后再切除原发病灶。对原发病灶不能切除的病人,为缓解症状,延长生命也可只切除颅内转移瘤。
4、对单发颅内占位,查不出原发肿瘤的病人和既往有癌瘤病史,当时未发现有脑转移瘤,而现今有颅内单发占位的病人,应及早手术,切除病变,明确诊断。
5、中医药治疗
1)在手术治疗和化疗中的辅助作用:大多患者出现颅内转移瘤均为癌症的晚期表现,此时患者身体机能低下,在化疗中无法耐受而终止治疗或治疗后身体极度虚弱,出现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不良反应。因此要用补气养血的“扶正固本胶囊”或“参灵胶囊”,通过提高免疫功能来对抗放化疗中白细胞低下、腹泻、呕吐等症状,并调养术后、放化疗后气血虚弱的症状。同时具有养血滋阴的功效,对抗放化疗治疗中和治疗后引起的气血阴虚(口干、舌燥、阴虚咳血及血热出血等症状)和预防放化疗合并症(如放射性肺炎等)。
2)中医药对肿瘤的治疗:是以国家抗癌新药慈丹胶囊为主要抗癌药物,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在药疗基础治疗方案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加入特定增强治疗结果用药,充分发挥中医抗癌的整体优势,激发人体抗癌因子活力,在短期内迅速、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长,使癌变细胞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逐步退化、减少甚至消失。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郑伟达教授认为,因为颅内转移瘤的出现通常都代表这原发病灶的癌症已经到了晚期,在治疗上,不但要对颅内转移瘤进行治疗,同时要兼顾原发病灶的治疗。中药治疗也可以作为其他治疗方法的前提,在提高患者身体机能和稳定病情后再行进行其他方面的治疗。同时,颅内转移瘤的治疗困难,恶性度高,因此早期发现和预防是提高颅内转移瘤治治疗结果果的根本方法。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