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列腺增生症的辨证
(1)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前列腺增生症属古代癃闭病,辨证上张景岳首先分为虚实二类,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癃闭》中说:“凡癃闭证,其因有四,很当辨其虚实。有因火邪经聚小肠、膀胱者,此以水泉干涸,气门热闭不通也。有因热居肝肾者,则或以败精,或以瘀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若此者,本非无水之证,不过壅闭而然,病因有余,可清利,或用法以通之,是皆癃闭之轻证也。惟是气闭之证,则尤为危侯。然气闭之义有二焉:有气实而闭者,有气虚而闭者……。”诚为后世辨治癃闭证之纲领。李用梓《证治汇补》将癃闭分为寒、热、风、虚四类。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以脏腑辨证分为肺热、脾湿、肾燥、小肠燥竭、心火、肝郁、下焦实热等,均有独到见解。?
在临床实践中分为6种较为实用。?
膀胱湿热 肥胖多湿之体,外感湿热火毒之邪,蕴结不散,湿热秽浊下注膀胱、前列腺,膀胱气化失司,故出现尿频、尿急、尿灼热症状;前列腺肿大、增生而小腹部或会阴部发胀,更兼见口干苦或口粘,尿量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数。尿常规或前列腺液镜检炎性细胞增多。?
肺热气郁 患者素有慢性肺部疾患,复感湿热之邪,致使肺失宣发清肃之能,湿热之邪下注膀胱、前列腺,膀胱气化不利,故出现排尿困难、胸腹胀满,症状急迫;前列腺被湿热郁蕴而肿大、增生,兼见咳嗽气喘,胸闷,痰白或黄,口干咽燥,或有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直肠指检:可扪到前列腺在长度、宽度和厚度上增大,质地变硬。?
痰盛痹阻 久卧湿地,湿邪内侵,或嗜食肥甘厚味,脾虚不运,内生湿浊,久则化痰中阻生热,邪无出路,痰浊湿下注膀胱、前列腺,膀胱气机痹阻而成淋证;前列腺被湿热郁蕴而生有形之核、坚硬之块。患者多有病程较长的排尿困难史,小便点滴而下或时断时续,尿细如线,尿分叉,尿后余沥不尽,小腹及会阴胀痛或刺痛,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直肠指检:前列腺增大,质地较硬或有结节。?
中气不足 多由脾气久虚,复为湿邪所困所致。脾湿中阻,久蕴必化湿热,湿热下流膀胱、前列腺,遂形成中气虚性前列腺增生症。?
阴虚火旺 平素阴虚精亏之体,或有手淫自戕之弊,下阴不洁,包皮过,藏污纳垢,败精秽浊久蕴化生湿热;或性交不洁,酿生湿热,由下窍浸淫膀胱、前列腺而出现淋症之苦和前列腺肿大、增生。?
肾阳不足 肾阳衰弱,命火不足则全身气化不利,水湿内潴膀胱;久病入络及肾,湿浊瘀毒郁结前列腺,故见小便不爽,或频数,夜尿频多、量少,色清白,尿末滴沥不尽,或排尿无力,或遗尿不能自禁,面色白,精神萎靡,会阴或腰部冷痛等症。?
(2)前列腺增生病的辨证要点 前列腺增生症在临床上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实际上很难完全用几个“标准证型”来概括,典型的或者单纯的证型不多见,多见的是几种证型相互兼挟,这也是老年病的特点之一,在辨证中一定要知常达变,灵活处理。?
询问病史要仔细 问诊是进行诊断的重要方法,病情之新久、已服药物之反映、本次发病的可能因素等均是问诊的主要内容。问诊清楚对病的概念也就基本形成,不能光重检查而忽略问诊。
抓主症 病人来求诊,他要解决的很大痛苦是什么,它与疾病有何直接联系?要分清主次关系,抓住主要矛盾去解决,辨证论治就会有重点。在解决主要问题时,兼顾其他问题,切忌面面俱到,而无中心。?
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同时也常会有一些内在的联系,有时会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不能光着眼于局部的情况。例如老年人常有高血压、肺气肿、失眠、肠功能紊乱等基础病,这些病也会与前列腺疾病合并为患,加重病情,在辨证中要抓住其本质去分析,抓住了总纲,就不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杂乱无章。?
取舍问题 在辨证中常会遇到一些不易确定的情况,这时就有取舍的问题,取的应该是当时疾病之主要本质性的内容,舍的是次要的内容,特别在情况紧迫之时,尤应当机立断,将突出的问题加以解决。例如发生尿潴留时,可伴腹胀、腰痛等,尿潴留解决后,其他的症状就能缓解,甚至消失。又如有白天尿频而夜尿不明显,尿痛一直存在,那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为尿痛,尿痛刺激症状解决了,尿频也就自然缓解。所以在辨证时要灵活,要学会分析,才能准确地做到取舍。?
2.前列腺增生症内治法?
(1)前列腺增生症的治诊疗理念则 前列腺增生虽然体积增大,但只要不引起排尿梗阻,也不一定去治疗,之所以治疗是因为排尿梗阻而出现了排尿困难为主等一系列症状,生活质量不高,部分病人甚至影响到延年益寿,所以才逐渐对它引起重视。中医学在病理上也是认为闭塞不通,所以,其治疗原则不外乎是通,只有通才能解除梗阻问题,在治疗中当始终贯彻通的原则,也符合“六腑以通为用”的法则。各种情况皆可以引起不通畅,所以通利之法也有许多内容,不单单是祛邪,其法则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燮理阴阳,寓补于通 因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病,是在老年期逐渐显露症状而被发现。此期老年人生理上处于低水平下的阴阳平衡,容易出现阴阳失调,调整其阴阳是治本之法,阴阳平衡,气血津液代谢正常,就能顺通,这是培本达到通利。?
下通腑气,利于利尿 中医所云“肾司二阴”是指肾的气化作用,调节水液代谢,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利用后的浊液排出体外,下输膀胱,从前阴而出;传导于大肠,从后阴而出,故又云“肾开窍于二阴。”肾的功能失常则膀胱、大肠“泻而不藏”的功能受到影响,同时膀胱与大肠之间也会出现互为因果的影响。在影响到排尿,使本来就不太畅通的小便更加困难,甚至诱发急性尿潴留。反之,排尿困难又同样增加了排大便的难度,大便不爽,肛门坠胀。一般来说,中药通便药的效果比起通尿药起效快捷,故通便畅腑气在先,对排尿困难急症状有所缓解。诚如华岫云所言:“若二便俱闭,当先通大便,小便自利。”如朱丹溪提出在八正散中重用大黄,“实热癃闭,用八正散,盖大便自通矣。”属于在同一处方中大小便二者兼顾治法。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小便通后大便得缓。笔者遇到1例大小便皆闭塞不通,情况急迫,行导尿术后大便立即排出,二阴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不必拘泥于一法,这里所云主要是指药物而言。?
软坚散积,疏通关隘 前列腺增生从中医角度来分析,其标实为痰瘀互结,属于“积”范畴,所以治疗上软坚散积是符合其病理的。痰和瘀皆为有形之邪,为浊阴成分,胶着粘滞,难以骤化,所以治疗的时间较长。咸能软坚,所以当选咸寒药物来治疗。因痰瘀与五脏功能失调相关,故又能要配合五脏的治疗,尤其是肝脾的关系;其中特别要指出痰、瘀与气的关系,气行则瘀解,气行则痰化。坚积阻碍溺窍,配用穿透开窍之品,如炮穿山甲、白芷、麝香、乳香等疏通关隘,亦可散结,犹如解除静力性梗阻。?
促助气化,通启净腑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水道不通,排泄障碍,不管属实属虚,涉及何种脏腑,皆责之为膀胱气化失常,或阖多开少,或阖少开多,而会出现膀胱不利、膀胱失约、膀胱无力等多种变化;促助膀胱气化、通启净腑,使浊液外泄,既使膀胱本身功能与肾的气化功能相一致,又能使膀胱自身免遭它邪侵犯,特别是湿热之邪和结石很易侵犯膀胱,因膀胱处于人体下部,湿性下趋之由。此种通法近似于解除动力性梗阻。?
前列腺增生症的具体治法自古至今也是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上创立和不断完善。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对小便不利的辨证论治,发展到朱丹溪用探吐以及隔二、隔三、正治诸法和张景岳的内外合法。诚如张天、王华明所归纳:“治上焦法以治心肺为主,法有清金揭闭、豁痰消塞、通便利窍、渗肠分利等;治中焦法以治脾胃为主,法有燥湿通关、升提开揭等;治下焦法以肝肾为主,法有利尿启癃、顺气利闭、活血开关、清热开闭、通阳化气、温肾化气、滋阴通闭等。”?
(2)掌握阶段性用药规律 前列腺增生引起排尿困难从代偿到失代偿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一旦到了失代偿则许多并发症出现,膀胱收缩功能减弱,此时单靠口服药物,往往收效甚微。一方面要搞清楚本病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改变,对于治疗才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只有抓当时的主要矛盾去解决,及时保护患者脏腑功能,才会不至于病情向更严重阶段发展,诸症丛生,不可收拾。要有“治未病”思想,延缓疾病的发展。初始阶段仅是从B超或直肠指检发现有前列腺增生,症状不明显,人体此时往往如尿痛、小腹胀等临时予以处置;随着时间推移,主要表现为夜尿次数增多,尿量尚可,很大尿流比例在正常范围上下,在诱因之下症状会加重,本阶段是代偿阶段,以补气为主,保护膀胱的收缩功能,可以配用西药减少后尿道的阻力;再发展下去除了夜尿多外,尿量明显减少,排尿时间延长,很大尿流比例已在15ml/s以下,膀胱残余尿增加到60ml以上,病人明显地出现生活不方便,已经发展到失代偿阶段,此阶段中药只能帮助缓解部分一过性症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应当配合西医的治疗方法,包括腔内泌尿外科等手段。此阶段当标本结合,根据二者之临床变化,予以灵活处置,如软坚散积、补气通阳等。?
(3)掌握环节用药 前列腺增生在缓慢的发生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还会有各种表现常为多种综合因素而引起,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节上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能够及时使病情得到缓解。其实质是辨明标本缓急,治疗必分先后。例如某患者出现了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虽然使用了中药清热利湿、清热通淋剂,以及配用了抗生素治疗,但症状时好时坏,始终不能感到满意,而其根本的问题是残余量太多。尿潴留的基础上合并感染,而且引起了泌尿系统感染,经过保留导尿后,排尿情况很快得到控制,这就是掌握了它的主要环节——残余尿过多。又如某患者在夜间排夜困难的同时又兼有咳嗽、气喘、夜寐不安等症状,可以分析得出夜寐不宁是前二组症状引起,排尿困难是久病,咳嗽气喘是新病,咳嗽解决了可以缓解排尿困难,夜寐不安自然也会解除,所以解决咳嗽问题也就是掌握了现阶段的主要环节。?
(4)中西医结合用药 临床上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只相信西医西药;一种是只相信中医中药,认为中医中药副作用小于西药。应该说中西医各具优势,有效方法是符合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减少门户之见。在中西医结合用药上,由于各人的经验不同,也不必强求一致。作者体会一般来说中药对一过性症状解除优于西药;西药常常是针对性强,副作用多于中药。例如患者有炎症,已用抗生素,可以不必在处方中再使用过多的中药,可以配用增加膀胱收缩力的药物,或解决小腹坠胀等其他症状。又如有些患者经过腔内泌尿手术后,又出现了复发,甚至几次手术后仍然不能解除一些关键性症状,中医辨证有时尚能解决部分问题,如从气血受损、瘀滞于溺道等方面辨治。?
【膀胱湿热证】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茯苓、萆薢 、车前子各15g,扁蓄、瞿麦、黄柏各10g,大黄、山栀子各6g,薏苡仁20g,王不留行、败酱草各15g。加减:若尿血者,加白茅根、大小蓟各15 g,七叶一枝花10 g,鱼腥草20 g;若少腹、肛门坠胀者,加乌药、丹参各10 g;若前列腺质地坚硬者,加穿山甲6 g,三棱、莪术各10 g。?
【肺热气郁证】
治法:清热宣肺,利水开癃。?
方药:越婢、四逆合剂,生石膏30g,黄芩、柴胡、杏仁、枳壳、赤芍葶苈子各10g,麻黄、生甘草各6g,车前子、石韦、浮萍各15g。若大便艰涩不通者,加大黄10g(后下),桃仁10g大腹皮15 g;若尿液查出白细胞,加金银花、鱼腥草各30g;若小便癃闭不通者,加黑白丑各10g,商陆15g。?
【痰瘀痹阻证】
治法:化痰散结,活血通痹。?
方药:涤痰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半夏、陈皮、苍术、桂枝、海浮石、土鳖虫、杏仁各10 g,丹参各15 g,车前子、猫爪草各20 g。若热与痰结,尿少黄赤急、尿痛,或见血尿者,加知母,黄柏各10 g,茜草根15 g,制没药6 g;若大便秘结,腹胀满者,加厚朴、大黄各10 g;若前列腺增生质硬者,加王不留行15 g,炮穿山甲、昆布、海藻各10g;若痰瘀胶结者,加丹参、天竺黄各15 g,水蛭10 g。?
【中气不足证】
治法:补气安中,软坚消癥。?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减,黄芪30g,人参、白术、川芎、桃仁、赤芍各10g,茯苓15g,炒薏米20g。若心悸多汗者,加五味子10g,麦冬15g;若便溏或腹泻明显者,白术改苍术10g,加车前子15g;伴有疝气、脱肛者,加枳实、枳壳各15g;若感尿不尽,排尿无力者,加仙灵脾、仙茅各10g,补骨脂15g;偏阴虚者,加二至丸(旱莲草、女贞子);偏湿热者,加二妙丸(黄柏、牛膝)。?
【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通淋。?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生地20 g,丹皮、山药、泽泻、山茱萸各10 g,茯苓、丹参、鳖甲各15 g,知母、黄柏各12 g。若心悸、失眠、健忘者,加归身15 g,柏子仁10 g,桑椹20 g;若兼尿涩、尿痛者,加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草各15 g,滑石10 g,白茅根30 g;若兼见尿中结石者,加金钱草30 g,海金沙15 g。?
【肾阳不足证】
治法:温补肾阳,化气利水。?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韮子丸,熟附子、韮子各10g,熟地黄30 g,补骨脂20 g,山茱萸、山药、泽泻、仙茅、仙灵脾各10g,益智仁、怀牛膝15 g,肉桂4 g。若前列腺区(包括会阴、阴茎、耻骨上、阴囊、尿道等)持续或间断性疼痛者,加藁本6g,橘核、延胡索各10 g;若前列腺结节坚硬者,加穿山甲10g,皂角刺6g,夏枯草15g;若兼见脾虚纳呆、腹泻者,加人参须10g,苍术10g,砂仁6g;若小便癃闭,气虚者加黄芪30g,升麻10g,车前子15g;肾阳衰微者加鹿茸10g,川萆薢20g;少腹胀满拘急者加乌药10g,黑白丑20g。?
3.外治法
(1)芒矾散
【外方组成】芒销、明矾各等分,研成细末,拌匀。?
【用法】将墨水瓶盖顶端去掉,仅留外围,放在肚脐正中,将芒矾散填满,再用冷水滴入药中,以药物湿润、水不外流为宜,上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
(2)椒辛散
【处方组成】白胡椒1.5g,北细辛1.0g,研成粉末备用。?
【治疗方法】取椒辛散约3.0g,填盖脐部,外用麝香风湿膏剪成4cm×4cm覆盖粘贴。3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药停。休息2天继续第2个疗程。用药期间注意保暖,预防外感,起居作息有规律,调畅心情,忌食辛刺激和生冷饮食,多喝温水及自我摩腹,并积极治疗兼病,每日配合早晚作缩肛运动36次,养成不长时间小便的习惯,适当减少性生活。?
4.针灸诊疗理念
(1)体针
【膀胱湿热证】
取太冲、膀胱俞、小肠俞、三阴交、阴陵泉、丰隆,均用泻法。?
【肺热气郁证】
取尺泽、条口、支沟、阴陵泉、曲池、中极、肝俞,均用泻法。?
【痰瘀痹阻证】
取丰隆、血海、阴谷、肺俞、小肠俞、膈俞、内关,均用泻法。?
【中气不足证】
取百会、足三里、气海、脾俞、三阴交、三焦俞、阴谷、中极,百会、足三里、气海、脾俞均用补法,可加用灸法,留针15分钟,隔日1次;三阴交、三焦俞、阴谷、中极均用泻法。?
【阴虚火旺证】
取太溪、三交俞、三阴交、肾俞、太冲、阴陵泉、膀胱俞,太溪、三交俞、三阴交、肾俞、太冲均用补法,留针15分钟,隔日1次;太冲、阴陵泉、涌泉、膀胱俞均用泻法。?
【肾阳不足证】
取命门、足三里、关元、次髎、复溜、阴谷、膀胱俞、小肠俞,命门、足三里、关元、次髎均用补法,可加用灸法,留针15分钟,隔日1次;复溜、阴谷、膀胱俞均用泻法。?
(2)耳针
取前列腺、外生殖器、肾、膀胱,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或用王不留行贴压上述穴位。?
(3)灸法
灸法适用于虚证、寒证、实证、热证为禁忌证。?
取百会、足三里、中脘、气海、肾俞、八髎,一般于针后加灸。灸法可根据条件用艾绒团、艾条、温灸器等灸法,中等温度即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论治 下一篇:精囊炎的中医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