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证论治?
食管癌各地临床辨证分型较多,著者根据临诊体会及见证,将食道癌在此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气痰互阻】
主证:食入不畅,吞咽不顺,嗳气不舒,胸膈痞满,伴有隐痛,口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弦。?
治则:开郁降气,化痰散结。?
处方: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日4次,每次5粒;扶正固本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
方药:旋覆花(包)10g,代赭石20g,莱菔子15g,郁金10g,瓜蒌20g,山豆根10g,贝母10g,砂仁4g,苏梗10g,刀豆子15g,草河车30g,陈皮20g。?
【血瘀痰滞】
主证:吞咽困难,胸背疼痛,甚则饮水难下,食后即吐,吐物如豆汁、粘痰等,大便燥结,小便黄赤,形体消瘦,肌肤甲错,舌质暗红,少津或有瘀斑,黄白苔,脉细涩或细滑。?
治则:祛痰散结,化痰解毒。?
处方: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扶正固本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
方药:急性子15g,木鳖子10g,威灵仙30g,半夏10g,胆南星10g,赤芍10g,桃杏仁各10g,半枝莲30g,山豆根10g,瓜蒌30g,草河车10g,郁金10g。?
【气虚阳微】
主证:晚期食管癌,饮食不下,泛吐清涎及泡沫,形体消瘦,恶病质,乏力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面足浮肿,舌质淡,脉虚细无力。?
治则:益气养血,温阳开结。?
处方: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扶正固本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
方药:黄芪30g,党参20g,当归15g,白芍10g,旋覆花(包)10g,代赭石30g,威灵仙30g,急性子10g,生半夏(先煎1小时)10g,桂枝10g,陈皮10g,生熟地10g。?
临床辨证加减用药:呕吐痰者加胆南星、青礞石;气逆呃逆者,加老刀豆、丁香、柿蒂;气滞胸痛者加瓜蒌、郁金、八月札、橘叶、枳壳;血瘀胸痛者加赤芍、桃仁、乳香、没药、延胡索、五灵脂等;阴虚火旺者加麦冬、元参、丹皮、黄芩、女贞子、鳖甲、龟板、知母等;吐血便血者加棕榈炭、贯众炭、露峰房、白及、三七等。?
2.中西医结合治疗
食管癌虽然用手术、放疗、化疗及中医药单一治疗,都能获得不同程度治疗结果,但都有一定限制,效果亦不令人满意。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扬长避短,是提高治疗结果的重要途径。?
(1)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早期、局限的食管癌(包括贲门癌),手术治疗可获得长期治疗。但是,对于中、晚期患者,手术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手术切除适应证为食管下段癌和贲门癌,病变长度不超过5cm。腔内型或蕈伞型切除的可能较高,髓质型、缩窄型和溃疡型的切除的可能较低。适当的手术前放疗,对手术切除也有利。目前,早期食管癌手术后5年生存的可能可达90%以上。而一般食管癌手术5年生存的可能约22%~29%,贲门癌的5年生存的可能则更低些。?
手术前化疗和中医药治疗,虽然在手术标本中可以看到药物对肿瘤或肌体的作用和影响,但其实用价值尚待进一步观察。而手术后的中医药调理,对手术后病体的迅速恢复有积极意义。
(2)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放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上段及中段食管癌应以放疗为主。但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的可能只有10%左右。要提高放射线治治疗结果果,就要设法使肿瘤组织对放射线敏感,某些中药有增敏作用,并可降低放射线治疗食管癌的不良反应。在颈段、上段、中段食管癌及颈淋巴转移灶放射治疗的同时,予以养阴生津、益气活血中药,可使放射线治疗获得完全医治效果可提高治疗结果,延长生命。?
(3)药物的综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不能手术或放疗的病例,或手术后、放疗后复发的病例,则应以中西药物综合治疗。食管癌由于细胞倍增时间长,故对化疗敏感性亦较低,通常采用联合化疗,以提高治疗结果。目前,根据辨证与辨病,抗癌与扶正,以及抗癌药物与活血化瘀药物等结合施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①化疗加中药。化疗主要用争光霉素、环磷酰胺;或平阳霉素、消瘤芥;或长春新碱、争光霉素、环磷酰胺、氟脲嘧啶等。中药主要为清热解毒、活血理气、补气健脾药物。?
②中药活血化瘀加化疗:中药用丹参、赤芍、红花、生地、鸡血藤、当归、川芎、血余炭等,以降低患者高血凝状态,增加血流量,以期提高化疗的效果。化疗为环磷酰胺600mg(第1天)静脉注射,5-Fu250mg静脉注射(第2、4、6天),争光霉素30mg肌肉或静脉注射(第3、5、7天),治疗6周至2个月。?
③中药扶正培本法加化疗:以健脾补肾诊疗理念合并应用,化疗中及化疗后用扶正培本中草药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实践证明是能延长生存期的。
(4)分期中西医结合治疗?
早期:手术+中药。术后,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扶正固本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中晚期:放疗+中药。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仙鹤益寿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
3.病案
任某,女,47岁,湖南人,1996年3月15日初诊。于1年前因食道癌早期,在湖南医科大学二院手术并放疗,放射量7000拉德,恢复尚可。然于3月前出现锁骨淋巴结肿大,肩胛及肋间可触及二处肿物,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到医大二院复诊,诊为食道癌淋巴转移。并行以顺铂、环磷酰胺、氟脲嘧啶为主化疗四周期。病情恶化,肿块增大,并出现吞咽困难。检查提示:食道下段癌,长度约3cm,并出现龛影。诊断:食道下段癌复发,伴锁骨、腹股沟、肩胛、肋间淋巴结转移,并延期出院。症见吞咽困难,流质饮食,体形消瘦,每日食量约100ml,腹股沟疼痛,气短乏力,胸闷心悸,精神不振,慢性病容,月经量稀少,量少色淡,大便黑,小便利,舌苔薄,脉弦。查体:左锁骨可触及一枚约鸡蛋大小的淋巴结,肩钾有一约黄豆大小的淋巴结,质硬,坚如石,推之不动,肋间有一约橄榄大的淋巴结,腹股沟有一约花生米大的肿大淋巴结,余尚可。证属阴血不足,痰凝湿聚,气亏血滞。治则:补阴血,调气机,祛痰结。方药:①慈丹胶囊、复方莪术消瘤胶囊、仙鹤益寿胶囊,每日各4次,每次各5粒,连服30天。②南沙参30g,陈皮10g,海藻30g,黄药子10g,山慈菇10g,夏枯草30g,元参10g,贝母10g,牡蛎30g,黄芪30g,水煎服,连服30天。?
二诊(1996年4月15日):药后可进干饭,每日250g,面色红润,进肉类稍有硬噎感,大便坚。查体:锁骨、肩钾、肋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已缩小一半有余。①方药仍按前方续服1个月。②汤药用前方加白蜜30g,冲服。?
服上药后诸症顿失,续服2疗程药物,于1996年12月来信言:服完药后,至医大二院复查示:食道通过通畅,原龛影及病灶段已不显。原锁骨、肩胛、肋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均未触及。并邮来:“枯木逢春,病遇神医”的锦旗。?
1997年9月23日追访,人若常人,仍从事邮电局工作,每天能正常上班,并料理家务。余嘱其不可过分操劳,另用淮山半夏粳米粥调养之。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