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是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在六经病证中属表证。凡风寒之邪客于人之体表,太阳经脉不利,卫外之正气与邪气相争,出现恶寒与脉浮同见、头项强痛、发热等症者,称之为太阳病。由于体质的差异和病情的不同,太阳病有伤寒和中风两种类型。如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紧者,名为伤寒;如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名为中风。清人柯琴把“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喘”等伤寒表实证,称之为麻黄汤八证。?
太阳病经证、腑证之分是后世提出来的。所谓太阳经证,即中风和伤寒。临床上说的太阳表证就是指经证而言。所谓腑证,它包括蓄水证与蓄血证。太阳蓄水证是指太阳经邪不解,化热循经入里,影响太阳府膀胱的气化功能所出现的病症;如太阳经邪不解,化热入里,与血相结在下焦少腹所出现的病证,则称之为太阳蓄血证。?
1.太阳病是表热证还是表寒证?
风寒之邪客于人体,多从表入里,由浅入深。就六经分证而言,三阳为表,三阴为里。而三阳病中,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为半表半里。当机体一日感受风寒之邪,主表之太阳首当其冲。邪正斗争的结果即病证反映多与体表、太阳经脉有关。诸如脉浮,头项强痛等,故称太阳病为表证。凡病在“三阳”,人体的正气与抵抗力都比病在“三阴”强。因此,三阳病多呈热实之证,而三阴病则多属虚寒之证。太阳主表,为外感病的初期阶段,正气尚盛,抵抗力较强,证见脉浮,发热等阳性之证。因此,从病证来说,太阳病为表热证,但从太阳病为感受风寒之邪的病因来说,则又是表寒证了。?
2.桂枝汤和玉屏风散治“表虚”的机理
两汤方所治之“表虚”,所指各不相同。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等五味药组成,有调和营卫、解肌、止冲、发汗以止汗等功能,适用于感受风寒之邪所致的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等太阳中风证,病的重心是外邪引起的营卫不和。方中桂、芍相伍为主药,主要在于调和营卫。其所治的“表虚”,是指风寒客表所致的汗出、营弱卫强的病理反映。通过桂枝汤的和营解肌,以祛邪而达到止汗的目的。?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有益气固表而止汗之功,适用于自汗不止、气虚表弱、易感风寒者。其病的重心在于卫气虚而不固、津液易泄的自汗出、畏风,此亦即其“表虚”之义。方中黄芪实卫而固表,白术培中,防风祛邪,芪防相伍,补中寓散,祛邪而不伤正,使表固而汗止。?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伤寒论》治诊疗理念则和重阳护阴 下一篇:阳明病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