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肝癌 > 肝癌诊断 > 正文

肝癌b超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1-08-16 09:30:14 浏览次数: 20

    目前b超是检查肝癌早期的主要方法,在肝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不少患者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完全从字面上去片面理解b超的一些专业用语,会给自己平添许多烦恼。像"肝实质光点增粗"、"肝实质弥漫性病变"、"早期肝硬化声像"等b超用语,不知令多少患者心急如焚。个别患者可能还会注意到b超报告上的一些数据,他们往往将此与以前的报告或其他医院检测的结果相比较,如果发现肝脏的很大斜径、脾脏厚度、门静脉直径等比以前多了几个毫米,就怀疑自己的病情恶化了。b超给肝病的诊断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却也给一些不明真相的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包袱。
  肝脏b超检查报告通常有各种数据,医生是根据这些数据判断正常与否或是否存在疾患的。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很大,而且每次b超测定的位置又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每次测定的结果总会有些差异。如果b超报告的结果稍为超标,或稍为超过上次测定的结果,不一定就是不正常或者病变加重。曾有人做过实验,让不同的医生检查同一病人脾脏的厚度,其结果相差5~15毫米。
  正常肝实质回声呈较低的细小光点,分布均匀,肝内门静脉、肝静脉、肝管及其一级分支均能显示。急性肝炎的主要表现是肝体积增大,形态饱满,回声逐渐增粗增密。慢性肝炎迁延不愈,b超下可见肝脏体积增大或正常,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肝内静脉和胆管系统轻度紊乱,以及胆囊壁增厚、毛糙和脾脏轻度增大等。一般来说,b超报告上出现"肝实质光点增粗增密"提示肝脏有炎症;但是,所谓的光点多少、粗细并无一定可靠的客观标准,主要是经验性的,且与仪器的性能有关。同一患者在相隔不久的时间内,在不同的医院检查,b超的结果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说肝脏正常,有的说肝实质光点增粗,这种例子在临床上非常多见。
  而所谓的"弥漫性病变"是指病变波及到了整个组织或器官,病变分布比较均匀。弥漫性病变与病情的轻重毫无关系,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与弥漫性病变相对应的是局灶性病变或占位性病变,局灶性病变指病变仅波及一部分组织或器官。病毒性肝炎属于弥漫性病变,肝癌一般属于局灶性病变。b超报告上"弥漫性病变"的描述非常常见,千万不要因为看见"弥漫性病变"而睡不好觉。
  典型肝硬化的b超检查结果是肝脏体积缩小,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平滑,包膜增厚,实质回声增高、分布不均,有时可见低回声结节,门静脉系统扩张、扭曲和侧支循环扩大,脾脏中度或重度肿大等。应该说b超对中晚期肝硬化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经验的检查者有可能发现早期肝硬化的声像改变,但b超的"早期肝硬化"诊断是根据超声特点作出的,与临床上诊断的肝硬化不一定能够完全符合,患者不必为此加重思想负担。
  每一种检查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b超检查有其优越性,也有其局限性,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那么,b超能准确诊断哪些病变呢?
  肝癌B超的特点
  B超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肝脏肿瘤检查方法,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是用于检查肝癌的常用方法,这里简要介绍肝癌B超的特点。
  1、包膜:直径<3cm的肝癌结节常常包膜完整。包膜由纤维组织组成,其声阻抗较周围肝组织及癌肿均高,因此形成界面反射,在二维声像图上可显示一圈细薄的低回声膜包围整个癌肿节。包膜的厚度估测<0.5mm。声像图上包膜比较光滑均匀,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现小肝癌膨胀性生长的特点。但声像图上的包膜在结节两侧始终显示中断,此为大界面的回声失落效应。肝癌体积很大时,其包膜一般模糊不清。但也有癌结节直径大于5cm以上时包膜仍然非常完整,此时,其内侧回声多伴声晕表现。
  2、内部回声:癌结节内部回声高低不一,且具多变倾向。除均匀低回声结节以外,其他各种癌结节回声均属不均匀分布。<1cm的肝癌结节,超声检测的检出比例为33%-37%。癌结节按回声的高低分类如下:
  1)低回声结节
  2)高回声结节
  3)混合性结节
  4)等回声结节
  5)结节回声高低与血供的关系。
  3、癌结节的彩色血流:肝癌结节及其周围因血供丰富,而可获得各种有关的血流信息。二次谐波声学造影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组织血流的敏感性高,能准确反映肝癌的血供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识别肝癌结节的流人血管、流出血管及瘤内血管,流人血管可为肝动脉,也可为门静脉。流出血管可为肝静脉,也可为门静脉。瘤内血管表现为树干状、彩点状或彩色镶嵌的"簇状"斑块,在频谱多普勒分析中可为肝动脉、门静脉或肝静脉血流。癌结节周围的血流可表现为整圈状或弧形围绕,可用频谱多普勒测出是连续性门脉血流或搏动性动脉血流。
  4、淋巴结转移:
  1)第一肝门区淋巴结转移 声像图于胆囊颈部、胆总管、门静脉周围显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灶0.5-2cm大小,单个或数个。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可导致胆总管受压,并发黄疸。
  2)第二肝门区淋巴结转移 肝脏靠头端、横隔部的淋巴管汇流至下腔静脉的3支肝静脉流人处(第二肝门)的周围淋巴结。此处因位置较深,常不易检出肿大的淋巴结。
  3)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周围及胰腺周围的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灶,单个或多个。
  b超对哪些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很大?
  b超可以确诊囊肿,b超也可以确诊一般病人的血管瘤,但在肝硬化病人有时难与肝癌鉴别,谨慎一些需要再做磁共振。
  如有肝缩小、各叶比例失常, 表面不平、实质不匀、大小不一的结节、门静脉增宽、脾静脉增宽、脾大,可以结合临床资料做肝硬化的初步诊断。
  肝硬化病人发现少量腹水,对此,b超检查比体格检查要灵敏得多。
  肝硬化病人每6个月必须检查b超和甲胎蛋白,这是国际的医学常规,如有发现,还需要ct或磁共振来确诊。
  b超发现脂肪肝、胆囊息肉、胆囊或胆管结石,初步诊断可以成立,这些都不一定再做进一步检查。
  黄疸病人b超发现胆管扩张,必须胆管造影以明确诊断,才能正确进行内外科治疗。
  b超对慢性肝炎能判断炎症和纤维化的轻重吗?
  其实,不只是b超,包括ct和磁共振等影像检查,对肝炎诊断或病情评估都没有肯定的意义,肝炎病人影像检查主要对检出其合并症有用,如合并肝硬化、腹水、特别对早期发现肝癌是很重要的筛检方法。但对肝硬化的诊断灵敏性不足,半数以上的病例会漏诊,早期检出肝硬化主要依据穿刺的肝组织学病理诊断。
  总之,b超对肝癌、肝脓肿、肝腹水、肝外梗阻性黄疸和中晚期肝硬化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不能根据b超结果判断肝脏炎症的轻重和原因。b超检查终究只是一项辅助检查,它的检查结果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肝癌早期检查 下一篇:肝癌的早期检查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