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是肝癌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很多患者在后期都会出现肝癌呕吐的现象,这种肝癌呕吐的现象是很常见的。肝癌患者出现呕吐症状后首先应明确呕吐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具体病因给予适当的治疗,此外还应及时改变患者的饮食结构,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呕吐症状,具体如下:
1、积极寻找引起呕吐的诱因:引起肝癌呕吐的原因很多,肠梗阻、颅内压增高以及放、化疗药物都可引起,所以首先应明确肝癌呕吐的原因是什么。
2、针对肝癌呕吐的原因给予适当的治疗:如肝癌呕吐症状主要是因化疗或放疗药物引起的,就可在治疗期间根据具体病情,佐以相应的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不仅可有效缓解化疗、放疗药物的副作用,而且可很大程度的保护肝脏功能,从而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如肝癌晚期呕吐症状主要是因颅内压增高而引起,应配合药物降颅压治疗,等等。
3、肝癌呕吐时可适当的给予止呕药物治疗:如法莫替丁、泰美尼克(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等,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
此外,肝癌患者呕吐时应积极改变饮食结构,改善肝癌呕吐症状:
① 采用少量多餐 方式;
② 食物应以软、烂,易消化、易吸收为主;
③ 烹调 方法应以清蒸、炖、汆烫、水煮为主,尽量避免因食物油腻、或气味过于浓烈,而令患者引发恶心、呕吐;
④ 菜色应多样化,并注意食物的搭配,以增强患者食欲,避免恶心、呕吐现象的发生;
⑤ 用餐时应细嚼慢咽,同时还要避免食用碳酸饮料;
⑥ 保证用餐环境清洁,避免因异味或脏乱等因素,而诱发或加重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
对于肝癌呕吐提供几个食疗方供参考
方1 陈皮青果饮
组成:陈皮20克,青果20克。
用法:陈皮、青果分别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3分钟,改文火煮20分钟,滤渣取汁,分次饮用。
功效:疏肝理气,行气活血。
主治:肝癌,属气滞血瘀型,胁下刺痛,纳食低下,嗳气呕吐者。
方2 三香鸡血汤
组成:小茴香10克,木香10克,豆蔻10克,鸡血块250克,盐、猪油、葱、姜适量。
用法:将小茴香、木香、豆蔻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煮开30分钟,滤渣取汁;再将鸡血块划成小块放人,加猪油、盐、葱、姜少许,煮熟即可食用。
功效:活血通络,散结消瘀。
主治:肝癌,属气滞血瘀型,胁下刺痛拒按,纳差者。
方3 佛手猪肝汤
组成:佛手片10克,鲜猪肝150克,生姜10克,食盐、葱适量。
用法:将佛手片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煮沸约20分钟,滤渣取汁;将猪肝洗净,切成片,加姜、盐、葱略腌片刻,锅中药汁煮沸后倒人猪肝,煮一二沸后即可服用。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癌,属气滞血瘀型,两胁刺痛、腹痛,呕吐反胃,纳差者。
方4 刀豆香薷粥
组成:刀豆子30克,猪肝60克,香薷30克,粳米60克,葱、姜、香油、食盐少许。
用法:温水发香薷,猪肝切成小丁。香薷浸出液沉淀,过滤备 用。香油下锅烧热,放人刀豆子、猪肝、香薷,煸炒后,再加黄酒、盐、葱、姜炒拌人味;粳米淘净,下锅加水,煮成稀粥后拌人刀豆、猪肝等原料,再煮片刻即可食用。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化湿。
主治:肝癌,属气滞血瘀型,胁下瘴块拒按,疲乏无力,纳食差者。
方5 桃仁米粥
组成:桃仁20克,粳米50克。
用法:桃仁洗净,捣碎,置锅中,加清水1 0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分次食用。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肝癌,属气滞血瘀型,胸胁刺痛固定,拒按,呕吐反胃,纳差者。
方6 香薷白茅根饮
组成:香薷20克,鲜白茅根30克。
用法:香薷、鲜白茅根分别洗净,置入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5分钟,文火煮20分钟,滤渣取汁,分次饮用。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肝癌,属湿热瘀结型,胁下瘢块,脘胀痞满,大便干结,口干舌红者。
方7 豆豉薏仁饮
组成:淡豆豉10克,薏苡仁10克。
用法:淡豆豉、薏苡仁分别洗净,同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5分钟,文火煮30分钟,滤渣取汁,分次食用。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肝癌,属湿热瘀结型,胁下刺痛,脘胀,口苦纳差者。
方8 茯苓冬瓜子汤
组成:茯苓10克,冬瓜子10克。
用法:茯苓、冬瓜子分别洗净,置沙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滤渣取汁,分次饮用。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主治:肝癌,属湿热瘀结型,胁下刺痛,纳食差者。
方9 蒲公英米粥
组成:蒲公英20克,粳米50克。
用法:蒲公英洗净,切成细末,置锅中,加清水1 0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3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肝癌,属湿热瘀结型,胁下刺痛,口干口苦,小便赤黄,周身乏力者。
方10 百合饮
组成:鲜百合30克。
用法:鲜百合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3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分次饮用,连服。
功效:养阴清热。
主治:肝癌,属热毒伤阴型,腹大胀满,潮热盗汗,大便于结,小便短赤者。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