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失去外科手术机会。此时为控制肿瘤则需进行综合治疗,如全身静脉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而血管内介入治疗也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肺癌的介入治疗
肺癌的介入治疗,广义上是指通过一定的辅助手段,将药物、放射性物质或其他物理治疗措施引导至肿瘤局部的一种治疗。从很早而经典的支气管动脉栓塞灌注,至后来的经肺动脉灌注、经皮穿刺肿块内药物注射、或经影像引导的射频或称聚能刀治疗、冷冻诊疗理念如氩氦刀以及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气管支气管或上腔静脉阻塞的支架治疗等,肺癌介入治疗正逐渐形成以支气管动脉途径为主的多途径(血管性和非血管性)、多目的(原发灶治疗和并发症治疗)的综台诊疗理念。
1、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理论基础在于:①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②支气管动脉给药,由于药物的首次效应使肿瘤内药物量摄取多,流经身体其他部分的药量减少,一方面可增加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增强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另一方面又可减少全身的不良反应;③当药物经过血液循环后,再次来到肿瘤组织局部,重复对肿瘤细胞进行打击(如同静脉化疗)。
(1)选择适应证
我们反对不加选择一味强调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特别是排斥其他治疗措施,以至拖延病情,直至无法收拾时再将患者推往其他科室的做法。医生在向您推荐这种治疗方法时,您一定要问清楚,是否还有其他选择?与其他的治疗方法相比,是否有确切的优势?
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肺癌,但无明显远处转移;
可手术病人,手术前局部区域性辅助化疗;
虽有手术指征,但因其他情况如肺功能等不能耐受手术或患者拒绝手术;
总的来说,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适应证有所放宽,可以概括地说,需要以局部(肺内病灶)控制为主要目的病人,均属本法的适应证。
(2)注意禁忌证
恶病质,全身一般状态差;
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有明显出血倾向而又未能纠正;
造影剂过敏;
广泛肺外转移,估计单纯控制肺部病灶无助于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应作为相对禁忌证。
2、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
当肺癌患者大咯血危及生命,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迅速明确出血部位,并进行栓塞,达到即刻止血的目的。方法是在C线透视引导下,从大腿根部穿刺股动脉插入导管,在C线透视引导下,将导管尖插入支气管动脉,注人造影剂,便可显示出血部位;然后注入栓塞剂如明胶海绵颗粒,即可中断支气管动脉血流,达到即刻止血的目的。
3、内支架治疗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及气管支气管狭窄
当肺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包围、压迫上腔静脉时,可引起上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如头面部浮肿、心悸、气促等等;肺癌以及气管支气管周围淋巴结肿大,压迫或侵犯气管支气管,引起气管支气管狭窄或闭塞,可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两者均会直接威胁病人生命。通过介入插管的方法将金属制成的支架分别置入上腔静脉和气管、支气管狭窄部位,靠其膨胀力来保持管腔的长期开通,使受肿瘤侵犯或压迫造成狭窄的管腔重新恢复正常,以解决上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和气管支气管受压狭窄,治疗呼吸困难和肺不张,病人的一系列症状便可消失。该方法简单、安全,在晚期肺癌的姑息治疗中占有一定地位,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二、肺癌介入治疗的护理
1、术前准备
做好心理护理 要运用沟通技巧,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介入治疗的目的和相关程序,消除其恐惧心理,以积极配合治疗,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术前进行必要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及心电图检查。行双侧腹股沟处备皮,作好碘、普鲁卡因及青霉素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其必要性。术前禁食6h,入导管室前让患者排空膀胱。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 虽然股动脉穿刺技术较为安全,但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方法,可对局部血管特别是动脉造成损伤。预防及护理:①术前向患者宣教,训练床上排尿。②术后用手指压迫穿刺点上方1cm处止血20min。③加压包扎,并以1.0kg沙袋压迫止血6h。④术后必须卧床24h,术侧肢体制动,向患者解释伸直的重要性。
2、动脉栓塞 操作时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引起动脉血栓形成栓塞,穿刺口包扎过紧,血液淤滞,促进动脉血栓形成。
预防及护理:①术中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内皮。②术后1h,每隔0.5h拿起沙袋5min。③密切观察下肢血运,每15~30min双手同时触摸双侧足背动脉,观察搏动情况。④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⑤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下肢麻木、疼痛。
3、脊髓损伤 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有吻合,化疗药物损伤脊髓或者脊髓根动脉水肿,造成脊髓缺血所致,表现为术后数小时,开始出现横断性脊髓损伤症状。
预防及护理:①抗癌药物充分稀释后缓慢注入。②嘱患者15~30min主动运动健侧下肢或针刺皮肤上下平面有无感觉异常。③观察患者有无尿潴留。④备好血管扩张剂,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氟美松等。
4、褥疮 术后平卧24h,受压部位毛细血管微循环受阻,产生局部缺血,若持续时间较长易发生褥疮。
预防及护理:①术前给患者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②将手平伸于受压部位,用手掌环形按摩皮肤1次/h。③保持床单平整无皱折,睡海绵床垫。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擦拭汗液。
5、术后感染 由于抗肿瘤药物对骨髓的抑制,患者常有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且多数抗肿瘤药物对机体免疫机能有影响,化疗后易发生感染。
预防及护理:①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数少于500/m。②一切治疗护理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加强无菌观念。③做好口腔护理,饭后漱口,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毒素排泄。④限制陪床探视人员。⑤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健康。
6、发热及胃肠道反应 发热是由于癌细胞坏死后的吸收热,一般体温波动在37.5℃~39.5℃之间,持续1周左右。胃肠道症状主要是化疗药物所致,并向患者解释上述现象是正常反应。
预防及护理:①体温不超过39℃者不必处理,超过39℃可行物理或药物降温。②恶心呕吐严重时,可给予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或恩丹西酮8mg静脉注射。呕吐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引起呛咳或窒息,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并记录,同时安慰患者使其放松。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肺癌中医治疗 下一篇: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