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化疗在临床上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而化疗在肺癌中的作用也已不再限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而常作为全身治疗列入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法。从目前国内外资料看,对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结果,无论早期或晚期较肯定,甚至有完全医治的少数报告,对非小细胞肺癌也有一定治疗结果,但仅为姑息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小细胞肺癌的化疗
由于小细胞肺癌所具有的生物学特点,目前公认除少数充分证据说明无胸内淋巴结转移者外,应治疗化学治疗。
1、适应征
(1)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
(2)KS记分在50~60分以上者。
(3)预期生存时间在一个月以上者。
(4)年龄≤70岁者。
2、禁忌症
(1)年老体衰或恶病质者。
(2)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
(3)骨髓功能不佳,白细胞在3X109/1以下,血小板在80X109/1(直接计数)以下者。
(4)有并发症和感染发热、出血倾向等。
3、常用方案: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采用单药治疗。国际上及全国协作组在临床上推荐的较有效的方案有:
(1)CAO(上海市胸科医院)。
环磷酰胺 1000mg/m2 静脉注射,第一天
阿霉素 50-60mg/m2 静脉注射,第一天
长春新碱 1mg/m2 静脉注射,第一天
每三周为一周期,每2-3周为一疗程
(2)COMVP(全国化疗学会协作方案)
环鳞酰胺 500-700mg/m2静脉注射第1、8天
长春新碱 1mg/m2静脉注射第1、8天
氨甲喋呤 7-14mg/m2静脉或肌肉注射,第3、5、10、12天
鬼臼乙叉甙 100mg/m2静脉滴注,第3~7天
每三周重复一次,2~3周期为一疗程
(3)ECHO(M、D,Auderson医院及肿瘤研究所)
鬼臼乙叉甙 100mg, 静脉滴注(3小时),第3-5天
环鳞酰胺 1000g/m2静脉滴注(1小时)第1天
阿霉素 60mg/m2静脉滴注(15-30分)第1天
长春新碱 1mg/m2静脉滴注(15-30分)第1、8天
每3周为一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
(4)CMC(NCI/VA上海胸科医院)
环鳞酰胺 500mg/m2静脉注射,每周一次x3或1000~1500mg/m2静脉注射,第二天CCNU 50~70mg/m2空腹口服。
氨甲喋呤 10mg/m2静脉推注每周2次x6或30mg/m2第2天
每三周为一周期,2~3周期为一疗程
(5)CV(I、E Smith,1987)
碳铂(carbop1atin)3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
鬼臼乙叉甙10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
每4周为一周期,4周期为一疗程
手术前、后化疗,对于能手术或经化疗肿块缩小后有手术条件的病人,应尽可能将原发灶切除,去除局部复发之可能性。术前化疗一般以2~3个疗程为宜,防止病变治疗不足和因疗程过长引起过度纤维化造成手术困难。术前化疗对凡已明确有胸内淋巴结转移者均需采用。对I期无胸内淋巴结转移者是否需用术前化疗尚有待于探索。术后化疗对术后长期生存的可能影响较大,必须强调应用,一般赞成化疗4~6个以上周期。如化疗虽然有效,但估计手术不能切除干净和术中发现病变不能全部切净还应给予区域性放射治疗。
二、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
对非小细胞肺癌虽然有效药物不少,但有效情况低且很少能达到完全缓解。
1、适应征:
(1)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鳞癌、腺癌或大细胞癌但不能手术的Ⅲ期及术后复发转移者,或其他原因不宜手术的I、Ⅱ期病人。
(2)经手术探查、病理检查有以下情况者:①有残留灶;②胸内有淋巴结转移;③淋巴管或血栓中有癌栓;④低分化癌。
(3)有胸腔或心包积液者需采用局部化疗。
2、禁忌征:同小细胞癌
3、常用方案:单药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情况很低,故应采用联合化疗。
(1)CAP:
环磷酰胺 400mg/m2静脉注射,第1天
阿霉素 40~50mg/m2静脉注射,第1天
顺铂 40~80mg/m2静脉注射,第1天
每三周为一周期,2-3周期为一疗程
注射顺铂前,给病人输5%葡萄糖液500m1十5%葡萄糖盐水500m1,再将顺铂在1~2小时内滴入,半小时后口服速尿20mg,继续滴注林格氏液500mI和10%氯化钾10m1。为防止和减轻呕吐,可同时滴注地塞米松5~1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灭吐灵(总量40~90mg)。
(2)MFP:
丝裂霉素 5-6mg/m2,静脉滴入,第1、15、29天
氟脲嘧啶 500mg 静脉滴注。第10、12、17、19、31、33、38、40天
顺铂 30mg 静脉滴注,第3~5天,24~26天
每6周为一周期,每2~3周期为一疗程
(3)CAMB
环磷酰胺 500~700mg/m2,静脉注射,第1、8、15、22、29、36天
阿霉素 40mg/m2静脉滴入,第1、22天
氨甲喋呤 7~14mg/m2静脉滴注,第10、12、17、19、31、33、38、40天
平阳霉素 10mg,肌肉注射,第3、5、11、13、17、19、24、26、31、33、38、40天
每6周为一周期,2~3周期为--疗程。
(4)PE:
鬼臼乙叉甙 100mg,静脉注射,第1-5天
顺铂(DDP)80mg/m2,静脉注射,水化第1天,每4周为一疗程。
尚有合用阿霉素50mg/m2,静脉注射,第2天
胸腔及心包腔内注射时,应尽可能抽尽积液而后注入药物。
但为防止纵隔摇摆,每次抽液以不超过1000m1为妥。通常每5~7天抽液一次,3次以上无效应改换药物。中等以上积液应作闭锁引流或插入细硅胶管用水封瓶引流,待液体排尽后注入药物,然后夹管,24~48小时后拔管。可选用的药物有:
(1)免疫调节剂:短小棒状杆菌(CP)7mg溶于生理盐水40~60m1中。约80%的患者经一次注射后,即可有效。
(2)化疗药物:
①MBP:丝裂霉素5~6mg/m2,容于生理盐水20~40m1中。
平阳霉素:10~20mg,溶于生理盐水20~40m1中。
顺铂:50~80mg溶于生理盐水20~40m1中。
②CP:
CTX 500mg/m2,溶于生理盐水20~40m1中。
DDP 50mg/m2溶于生理盐水20~40m1中。
以上药物可以联合或单药注入胸腔。用单药时,剂量可加大1/3,注入后应嘱咐病人卧床休息,并每5~10分钟变换体位以使药物均匀分布,与胸膜充分接触。心包腔注射药物应适当减低1/3剂量,或选用局部反应较轻的药物,常用噻替派40~60mg/次或DDP50mg/次,不少病人于注药1~3次后胸腔积液可望控,对心包积液也可有一定治疗结果。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