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靶向治疗肺癌的概述:
分子靶向治疗是肿瘤临床治疗的热点,是在肿瘤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肿瘤细胞特异
的靶点进行攻击。只针对肿瘤组织而不伤害正常组织,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肿瘤临床治疗新的里程碑。
靶向治疗是个大概念,包括3个层次,组织/器官靶向,细胞靶向,分子靶向三部分。分子靶向治疗是靶向治疗的很高层次。
靶向药物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靶分子——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调控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其很大的特点是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的影响非常小,患者耐受性和生活质量都得到提高。
二、肺癌靶向制剂的作用特点
脂质体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体。因以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为膜材,具有类细胞膜结构,故能作为药物的载体,并能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增加药物对淋巴组织的指向性和靶组织的滞留性。
毫微粒、毫微球系利用天然高分子物质如脂蛋白、白蛋白、糖蛋白及纤维素等制成的包囊药物的微粒。毫微粒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许多优点,现已成为药剂学界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
靶向制剂应具有以下作用特点:使药物具有药理活性的专一性,增加药物对靶组织的指向性和滞留性,降低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减少剂量,提高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三、肺癌靶向制剂的分类
按载体的不同,靶向制剂可分为脂质体、毫微粒、毫微球、复合型乳剂等;按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口腔给药系统、直肠给药系统、结肠给药系统、鼻腔给药系统、皮肤给药系统及眼用给药系统等; 按靶向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靶向制剂、肺靶向制剂等。
四、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专家观点:
四位一体诊疗理念之药疗结晶——慈丹胶囊有望成为抗癌新宠
2008年第三届肝胆胰大会中传来喜讯:慈丹胶囊能降低原发性肝癌术后转移复发的可能,提高生存的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这一实践结果的得出归功于本次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教授对中西医结合治肿瘤事业的关注与支持,是其联合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共同申报了国家十一五国家攻关863项目——原发性肝癌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课题研究的结果。并且郑伟达教授所研制的国家抗癌新药“慈丹胶囊”成为了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临床用药,也就说中药实践着现代医学的靶向治疗的新使命,很大程度上有望成为抗癌新宠。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