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上对于胆囊癌的治疗治疗为手术治疗,然而患者在术后还应进行相应的后续治疗,此时化疗可作为胆囊癌的辅助治疗方法,在胆囊癌的治疗上有着很好的治疗结果。
一、胆囊癌化疗
1、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
适应症:相对局限,仅对邻近肝脏直接浸润的进展期癌,为保证手术切除和切除后残瘤癌细胞的杀灭,应在术前术后分别进行动脉灌注化疗。肝脏浸润和肝门等处淋巴结的进展期癌动脉灌注化疗是控制癌肿发展的有效措施,应与其他措施配合定期进行。
禁忌证:身体严重虚弱,肝、肾、心和骨髓功能明显不全者,不适合灌注化疗。
方法:
(1)病人准备:手术或穿刺活检查明确癌的病理类型,以针对性用药。影像学资料明确肿瘤涉及范围,以指导选择插管之动脉和以后临测对照治疗结果,很好为CT或MRI,细致的超声检查也可满足要求。其他血管造影术的常规准备。
(2)器械准备:同肝癌。
(3)灌注方法:与肝癌相似。胆囊动脉起源于肝右动脉主干,早期胆囊癌要超选择到肝右动脉至胆囊动脉行灌注化疗,介胆囊动脉纤细超选择进入困难,可用明较海绵将肝右动脉远端分支栓塞,尔后经肝右动脉主干灌注,药物即可大部分进入胆囊动脉。
进展期胆囊癌侵犯肝脏时多侵犯右叶前段,此时插管至肝右动脉主干灌注化疗,可同时兼顾胆囊原发癌及肝脏浸润癌。
进展期胆囊癌侵犯肝脏并有肝门等淋巴结转移者,导管只需插入至总动脉,灌注药物可进入肝固有动脉、胆囊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同时兼顾胆囊原发癌、肝浸润癌和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结转移灶压迫胆道致梗阻性黄疸者还要经皮穿刺胆道引流、胆管扩张或胆道内支架植入术。
2、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
适应证和禁忌证:胆囊癌浸润肝脏,可见胆囊动脉与肝右动脉搏间形成吻合,如能超选择至这些异常吻合支的供血干,可行碘油抗癌药乳剂栓塞治疗。早期胆囊癌、栓塞胆囊动脉引起胆囊坏死;近期胆囊癌发生淋巴结转移者,栓塞引起胃和胰腺严重反应,上述二种情况不能进行栓塞治疗。
技术:如肝癌动脉栓塞治疗,超选择插管至肝右动脉干,造影证实为癌区供养血管,先行灌注化疗,尔后以碘油抗癌药乳剂栓塞,栓塞剂一般用5-10ml即达满意栓塞效果。
辅助措施:
①镇痛:栓塞产生的疼痛较原发性肝癌剧烈,有效止痛是成功栓塞的保证,可全身使用镇痛剂如哌替啶,也可经导管部灌注2%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3-5ml止痛;
②其他:参见肝癌栓塞治疗内容。
(二)全身性化疗
胆囊癌对各种化疗药物均无不敏感,很难观察其治疗结果,但近年来随着化疗药物不断开发临床大量研究,对于完全医治术后化疗和不能手术者,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化疗都有一定的治疗结果。
适应证:①不宜手术或放疗和各期病人;②晚期及广泛转移,骨髓、肝肺、心、肾功能正常者;③手术或放疗后巩固治疗,或手术、放疗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
1、联合化疗
(1)FAM方案:
5-FU 600mg/m2,静脉滴注,第1、8、29、36天;
ADM 30mg/m2,静脉注射,第1、29天;
MMC 6mg/m2,静脉注射,第10天。
6周一疗程,休息4-6周,行第2疗程。25%有效,平均生存期8。4个月。
(2)FAB方案
5-FU 400-600mg/m2,第1、22天,200-400mg/m2,第4、26天,静脉滴注;
ADM 60mg/m2,第1天,45mg/m2,第22天,静脉注射;
卡莫司汀 150mg/m2,静脉注射。
4周为一疗程。治疗有效情况40%左右,平均生存11个月。
(3)FM方案
5-FU 50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
MMC 6mg/m2,静脉注射,第1-3天。
用药3天为一周期,休息4-5周可重复一次,4-6个周期为一疗程。
2、单药化疗卡莫司汀(BCNU):125mg/次。d,静脉点滴,连用3次为一疗程,间隔6-8周可行第二疗程。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多在用药8-10天时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用药后6周达很低值;其次为消化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少数病人出现肝功能损害、谷丙转氨酶升高等。
优福定(UFT):口服,每次4片,每天3次,4-8周为一疗程,治疗结果较替加氟(FT-207)稍高,不良反应同5-FU,但较轻。
替加氟(FT-207):本品为氟尿嘧啶的衍生物,在体主要经肝脏转移变为氟尿嘧啶而起作用,其作用与氟尿嘧啶相同,化疗指数为氟尿嘧啶的2倍,而毒性仅为其1/5-1/6。本品口服吸收良好,持续时间为12-20小时,可均匀地分布于肝、肾、小肠、脾和脑。用法:200-400mg/次,口服,每天3次,20-40g为一疗程。
禁忌证:
1、全身情况很差伴有恶病质者;
2、有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者;
3、白细胞减少至4*109/L,血小板小于50*109/L,有出血倾向者;
4、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如严重感染、胆囊穿孔、消化道出血等。
二、胆囊癌化疗注意事项
胆囊癌化疗药物区分正常细胞与恶性细胞的能力不强,对正常细胞也有毒害,会引起明显不良反应。有的人认为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化疗反应越大说明治疗结果越好,是这样的吗?
胆囊癌化疗治疗结果应根据具体药物,具体化疗方法,是否合并应用辅助用药等而定。单纯的说胆囊癌化疗的不良反应越大,治疗结果越好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原则上应该是通过化疗获得很大治疗结果,并且尽可能把胆囊癌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很低点。
胆囊癌化疗药物中,有些药物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治疗结果也会提高,而且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恶性细胞的耐药性。当然,化疗药物的剂量加大,不良反应也就增加,从这个观点看,似乎不良反应越大,化治疗结果果越好有一定道理。
有些胆囊癌化疗药物在超出一定剂量范围后,治疗结果并不增加,毒性反应则明显增加。此外,随着化疗的辅助用药的进步,药物副作用所带来的问题得以尽可能地解决,例如化疗药物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通过在应用化疗药物后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如吉粒芬、惠尔血、格拉诺赛特等,白细胞降低的副作用并不明显,而且还能允许化疗药物的剂量增加,使治疗结果提高;又如大剂量顺铂化疗由于使用了枢复宁这一类止吐药物,呕吐的副作用并不强烈,而治疗结果比小剂量顺铂明显提高。
三、胆囊癌化疗的护理
化疗虽然是治疗胆囊癌的重要手段,不过其在治疗中有着较大的副作用。除了使用合适的中医药来缓解胆囊癌化疗副作用,胆囊癌病人化疗的护理知识也是家属需要了解的。那么专业忽视如何进行胆囊癌病人化疗的护理?护士在应用化疗药时必须了解药物的特点、种类、用药途径、副作用及其预防措施,才能做好化疗病人的护理。
化学抗癌药物的给药途径与护理
1、口服药物
需装入胶囊内或制成肠溶性制剂,以避免对胃粘膜的刺激,防止药物被胃破坏。
2、肌内注射
为了避免对血管的破坏及一些不适合口服的药物,常采用肌内注射,选择长针头深部注射,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避免产生硬结。
3、静脉给药
(1)静脉注射:是临床应用很广泛的方法。药物直接进入血管,剂量准确。由于肿瘤患者用药时间长,护士在使用血管时应注意要从远端开始左右上下肢交替使用。必须掌握熟练的技术方法,谨防某些药物漏、渗至血管外,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甚至肢体残废。
(2)静脉冲入:使用某些化疗药物常要求在2-3分钟迅速到达体内。用药前先输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待通后,将化疗药物由滴管内注入,2-3分钟后,再恢复原滴速。如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等药物常采此法。
4、动脉注射 适用于某些晚期不宜手术或复发而局限的肿瘤。直接将药物注入供肿瘤血液的动脉,可提高抗肿瘤药物局部浓度和减轻全身毒性反应。动脉内给药要求保持导管通畅,预防气栓、血栓、缺血性坏死或感染。
5、腔内注射 适用于癌性腹水和心包积液。注射后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根据病变位置的需要及时更换病人的体位,使药液充分扩散在病变部位。
6、肿瘤内注射 如膀胱癌病人,临床上常采用喜树碱在膀胱镜下作膀胱肿瘤内注射,治疗结果较其他方法为佳。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中药治疗胆囊癌的效果 下一篇:中医可以治疗胆囊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