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医理论不同,传统中医对于胆囊癌有着独特的见解,中医认为胆囊癌多属于湿热毒聚而成块,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消积为主。但患者胆囊癌术后,出现低热、盗汗、大便干,这提示患者因长期湿热熏蒸,阴液亏虚,并久病及手术后正气虚弱,脾胃受损,是以乏力、精神食欲差。右上腹部胀痛不适,乃肝气不疏。
所以这种胆囊癌术后患者治疗应该先以扶正固本,兼祛邪抗癌;待患者正气恢复,方以抗癌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一、中医辨证治疗胆囊癌
中医对胆囊癌的治疗分为辨证论治、单方验方治疗及针刺治疗几种方法。目前中医治疗胆囊癌大部分是在手术治疗之后用药,或配合化疗一起进行。但也有因患者身体状况不能承受手术,或因不愿接受手术而仅用中药治疗的报道。
1、辨证论治
临床上根据患者具体症状、体征,辨证分为不同证型。对于瘀滞型、湿热型及火毒型,以大柴胡汤为主方,随证加减;而对正气亏虚型,则以八珍汤合逍遥散加减为主方治疗。
1)瘀滞型:
治法:疏肝理气,降逆止痛
方药:柴胡10克,黄芩10克,枳壳12克,白芍15克,半夏12克,陈皮6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白花蛇舌草18克,麦芽15克,大黄 6克,白术10克。
2)湿热型:
治法:清热利湿,舒肝理气
方药:柴胡12克,黄芩10克,茵陈15克,大黄9克,半夏12克,郁金10克,金钱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枳壳12克,麦芽12克,栀子10克,陈皮6克,苍术12克。
3)火毒型:
治法:泻火解毒,疏肝清热
方药:柴胡10克,黄芩10克,大黄9克(后下),枳实10克,山栀10克,石膏30克,茵陈15克,白茅根30克,黄连6克,白芍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麦芽18克。
4)正虚型:
治法:气血双补,健脾益肾
方药:太子参20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黄精12克,鸡血藤30克,白芍15克,淫羊藿10克,熟地12克,麦芽 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
胆与肝为表里,秉春木之气,其性刚阳,内藏精汁,又为奇恒之腑,扼守消化要冲,其病多因郁化火,灼津为痰,结而成疾。由于湿热遏阻中焦,清阳失权,致脾失健运。治当开郁散结,清热化痰,健脾利湿。
1)开郁散结法
胆系肿瘤,多因怒气伤肝,忧思伤脾,致气血痰湿互结而成疾。治当疏肝利胆,开郁散结,常用方有大黄蛰虫丸(大黄、黄芪、桃仁、杏仁、白芍、生地、干漆、虻虫、水蛭、蛴螬、甘草),鳖甲煎丸(鳖甲、射干、黄芩、柴胡、鼠妇、干姜、大黄、芍药、桂枝、葶苈、石韦、厚朴、丹皮、瞿麦、紫葳、半夏、人参、蛰虫、阿胶、蜂房、赤硝、蜣螂、桃仁),或大柴胡汤(柴胡、枳实、生姜、黄芩、白芍、半夏、大枣、大黄),可结合具体证情辨证加减。
2)清热化痰法
由于肝脾气郁,湿热交蒸,化火化燥,症见皮肤巩膜黄染,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寒热往来,失眠多梦等症。常用茵陈五苓散(茵陈、桂枝、茯苓、白术、泽泻、猪苓)、龙胆泄肝汤(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木通、生地、当归、栀子、黄芩、甘草)等方加减。或犀角地黄汤(水牛角、生地、芍药、丹皮)。
3)健脾利湿法
由于气郁不疏,湿滞脾困,症见头晕目眩,胸腹胀满,食少便溏,恶心呕吐等症。常用小建中汤(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饴糖)、保和丸或参苓白术散等方加减。
2、临床辨证加减用药:
热重加石膏、银花、板蓝根、连翘;
便秘重用大黄,加芒硝、厚朴、莱菔子;
疼痛加木香、川楝子、玄胡索、白芍;
呕吐加半夏、竹茹、生姜、代赭石、杷叶、藿香、旋覆花、砂仁;
便溏加苍术、苡米、扁豆、山药、石榴皮;
瘀血加桃仁、红花、赤芍、归尾;
食欲不振加藿香、佩兰、谷芽、麦芽、山楂、神曲、山药;
腹胀加莱菔子、大腹皮、砂仁、沉香、厚朴、陈皮、木香。
3、胆囊癌常用的抗癌中药: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蚤休、土茯苓、八月札、山豆根、蛇莓、龙葵、雷公藤、藤梨根、水杨梅根、野葡萄根、虎杖、肿节风等。
二、治疗胆囊癌的中药饮品
1、消癌利胆茶
【制备与服法】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g,加水1000ml,煎去渣,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3次,每次250ml。
【方义与功效】玉米须甘平,能利尿利胆,清热消癌;蒲公英甘苦性平,能健胃利胆,抗菌消癌;茵陈甘苦微寒,有扩张胆管利胆清热及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此茶对胆囊癌、胆结石发热疼痛期,有显著治疗结果。但必须大量饮用。
【宜忌】此方对急性黄疸型肝癌亦宜。
2、消石散(《金匮》硝石矾石散加味)
【制备与服法】郁金粉20g,白矾粉15g,火硝粉30g,滑石粉60g,甘草粉10g,研细,混合,每服10g,大麦粥汁送下,每日3次。
【方义与功效】郁金味辛苦性寒,入肝、胆、心、肺诸经,辛开苦降,芳香透达,能行气去瘀,清心解郁,用治胆结石取其利胆之功;白矾酸寒入胆,能清胆经之热,有消瘀化浊之功,对阻塞性黄疸有效;滑石甘寒,能利水渗湿清热消癌;硝石辛苦咸,大温,入三焦、胃与大肠,能破坚积,荡宿垢,逐瘀通滞,虽其性大温,但能治疗火郁之疾,即《内经》"火郁以发之"的用意,故与大队寒药为伍,可减其大温;甘草、麦粥以调和其药性,所以一定安全。
【宜忌】此方对因胆囊癌、胆石症而发热者甚有效。
3、鸡胆汁黄瓜藤饮
【制备与服法】黄瓜藤100g,洗净煎水100ml,新鲜鸡胆1个,取汁冲服。
【方义与功效】黄瓜藤味苦性寒,能消癌抑菌;鸡胆汁苦寒有清热利胆、杀菌消癌之功效。此方对胆囊癌、胆石症有很好治疗结果。
【宜忌】此方大寒,对素有虚寒证患者不宜。
4、金钱败酱茵陈茶
【制备与服法】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g,煎汁1000ml,加白糖适量温服代茶。
【方义与功效】金钱草甘咸微寒,入肝、胆、肾、膀胱诸经,功能利胆排石,清热解毒;败酱草辛苦微寒,能清热解毒化瘀消癌,配茵陈消癌利胆。此茶有排石利胆消癌作用,经临床多次验证,效果良好。
【宜忌】须多服方见治疗结果,慢性胆囊癌患者,可经常用之。
三、中医治疗胆囊癌的治疗方法之一是针刺诊疗理念
由于部分胆囊癌病人身体比较虚弱,在临床治疗期间可配合西医进行中医针刺治疗胆囊癌,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结果。
1、胆囊癌疼痛剧烈者,采用穴位封闭诊疗理念,用维生素B12500毫克、维生素B1100毫克、2%利多卡因3毫升混合,取足三里、阳陵泉穴封闭。
2、体针:取阳陵泉、足三里、胆囊穴、中脘、丘墟、太冲、胆俞为主穴;痛剧加合谷;高热加曲池;恶心呕吐加内关。用深、强刺激手法,每日1-2次,留针半小时,用电针更佳。
3、耳针:取交感、神门、肝、胆为主穴;出现休克者取涌泉、足三里、人中、十宣穴;或耳针取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等穴。
除了上述的针刺治疗方法外,胆囊癌病人中医治疗常用的还有药物内服、外敷,推拿诊疗理念、引导治疗等治疗方法,均适宜于胆囊癌病人。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