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年龄为75,去年11月查出胆管癌,经近三个的中医保守治疗,日前发烧近一星期。她的体质一般,发烧前胃口还好,去年11月底在上海东方肝胆医疗做了引流手术。胆汁指标正常,CA199指标为4900。请问本次发烧与胆管癌有关系吗?请问癌性发热的话,是不是到了严重的地步了?该怎样治疗呢?
专家回复:胆管癌的病理改变:腹水:1、肝外胆管癌的发生部位:在解剖学上,根据癌发生的部位,肝外胆管癌可分为:①左右肝管癌;②肝总管癌;③胆囊管癌;④肝总管、胆囊管及胆总管汇合处癌;⑤胆总管癌。2、肝外胆管癌的大体形态:肝外胆管癌在大体形态上可分为三型:①管壁浸润型:可见于胆管的任何部位,很为多见。由于受累的管壁增厚,可致管腔变小或狭窄,进而可发生阻塞现象。②结节型:较管壁浸润型少见,可见于较晚期的胆管癌,癌结节的直径可1。5~5。0cm。③腔内乳头状型:很少见,可见于胆管的任何部位,但汇合部更为少见。此型可将胆管腔完全阻塞。癌组织除主要向管腔内生长外,亦可进一步向管壁内浸润生长。3、肝外胆管癌的组织学类型:根据癌细胞的类型,分化程度及癌组织生长方式。肝外胆管癌可分为以下6型:①乳头状腺癌:除个别为管壁浸润型外,几乎均为腔内乳头状型。②高分化腺癌:在胆管癌中很多,可占2/3以上,可见于任何部位。癌组织均在管壁内浸润生长,环绕整个管壁。浸润的癌组织呈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腺体结构,有的可扩大呈囊腔。③低分化腺癌:即分化差的腺癌,癌组织部分呈腺体结构,部分为不规则的实性片块,亦在管壁内弥漫浸润生长。④未分化癌:较少见。有的小细胞未分化癌,与胆囊的未分化癌相同,癌细胞在胆管壁内弥漫浸润,间质较少。癌组织侵袭较大,常可侵及胆管周围脂肪组织或邻近的器官。⑤印戒细胞癌:较少见。它与胆囊或胃肠道的印戒细胞癌一样,由分化程度不等的含有粘液的癌细胞构成。癌细胞无一定结构,弥漫浸润。⑥鳞状细胞癌:罕见。其组织形态与其他器官所见者相同。4、肝外胆管癌的扩散与转移:早期,发生转移者较少,主要是沿胆管壁向上、向下浸润直接扩散。如上段肝管癌可直接侵及肝,要比中、下段癌多见。常见的是肝门部淋巴结转移,也可至腹腔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血路转移,除非是晚期癌者,一般较少。各部位的胆管癌,以肝转移很多见,尤其高位胆管癌,癌组织易侵犯门静脉,形成癌性血栓,可导致肝转移。也可向邻近器官胰腺、胆囊转移。
胆管癌的诊断:胆管癌的诊断除注意以上临床表现外,应做下列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的肝功能异常,如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的增高等。 检查可显示扩张的胆管,梗阻的部位,甚至肿瘤。胆管癌的、超声像可呈肿块型、条索状、突起型及血栓状,肝内胆管癌常呈肿块或条索状,部癌常为条索状,下部胆管癌常为突起型,肝门部血栓状声像可能是。由于胆管扩张发生在黄疸之前,B超具有诊断早期胆管癌的价值。
2、PTC:是诊断胆管癌的主要方法,它能显示胆管癌的位置和范围,确认的可能可达94%~100%。
十二指肠3、CT:胆管癌的CT基本表现:①显示为胆管癌之近端胆管明显扩张。接近肿瘤的胆 管壁增厚,于增强扫描时胆管更清晰可被强化,管腔呈不规划的缩窄变形。一般可发现软组织密度的肿瘤影,其CT值为50Hu,增强扫描时被强化CT值为60~80Hu。②肿瘤多数沿胆管壁浸润性生长。胆管壁增厚,边缘欠清晰,增强扫描时可被强化而易显示。少数呈息肉状或结节状向管腔内生长,结节为软组织密度。③肿瘤向腔处浸润扩展,管壁边缘模糊。常侵犯胆囊肝脏、毗邻的血管及淋巴组织。而呈不均密度软组织影,形态不规整,组织结构模糊,界限不清。4、ERCP:可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造影能显示梗阻远端胆管。5、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术可较好地判定胆管癌能否被切除。6、细胞学检查:在PTCD基础上扩大窦道插入纤维胆道镜,可直接观察并钳取肿块活检。行PTC或PTCD时可抽取胆汁行细胞学检查。
患者的情况属于癌性发热,治疗癌性发热只有根据肿瘤患者体质的强弱,肿瘤的病理状况,发热热型等辨证分型论治,才能取到较好的效果。恶性肿瘤细胞本身可能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如肿瘤内白细胞浸润引起炎症反应、恶性肿瘤细胞内释放抗原物质引起免疫反应而发热。一般出现癌性发热,是由于病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引起的。对于这样的情况我院是以中医治疗为主中西医相结合,采用“四位一体诊疗理念”综合治疗和调养,通过治疗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全面预防和控制肿瘤生长或转移,达到带瘤生存的目的。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胆管癌多发转移怎么办? 下一篇:胆管癌晚期该怎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