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家介绍:病理学科在综合治疗直肠癌时的作用是越来越大,并且重要性不仅在术前决定诊断,在术后发挥作用更重要。即能决定肿瘤侵犯程度,切除边缘是否阴性及淋巴结转移数,又能评估新辅助放化疗及外科手术效果,同时对于以后辅助化疗方案选则和预后亦有重要参考作用。
(一)在术前诊断中作用
1、肿瘤细胞分类的意义:仅有有限价值。粘液细胞型结直肠癌单靠影像学扫描来判断肿瘤侵犯程度不可靠。荷兰TME试验中发现标本中粘液成分占95%~100%的直肠癌者手术后直肠周径边缘阳性者为45%,而非粘液成分者术后直肠周径边缘阳性比例仅为16%。
2、活检标本病理意义:目前尚无一个从活检中预测对治疗反应的方法。术前详细对活检标本检查只能对是否可以做经肛门结肠镜切除(TEM)肿瘤作判断,对于局限于粘膜下直肠癌,经超声内镜诊断为uT1者,有可能仅行局部切除而不用作完全医治术。但局部切除的可能复发机会增多。一些国家制定了TEM指南,限定活检标本癌细胞分化好和中等可做肛门内镜切除,局限性切除下标本需仔细检查边缘是否累及,分期是否正确及组织学有无高危因素,决定是否需要再手术。
研究显示局部复发的可能依切除下局部病灶组织学特点不同而不一。在具有高危因素(脉管癌栓、低分化)者与低危因素者局部复发的可能分别为20%和6%。而切除标本边缘受累者局部复发的可能占46%。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在pT1者仅占6~13%,经典的预测淋巴结转移因素为低分化、脉管癌栓及肿瘤浸润程度。近一些研究强调在肿瘤浸润部位前方出现细胞分化程度低和出芽现象,则表示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
(二)治疗评估
长期以来对切除直肠癌标本仅限于判定边缘是否切净。近年多学科综合治疗开展使得对于切除标本更强调其切除质量和直肠周径的评估重要性。在新辅助放化疗应用后,切除标本也反映患者对治疗反应及具有预后意义。
1、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细胞退化评估:如判断为pCR,开始需作肿瘤标本的五个横断面切片,包括组织学检查,如仍无肿瘤发现需要3个平面切片进一步确认肿瘤完全退化。应当注意在pTo者约有0~19%患者可发现淋巴结转移[7, 8]。对于判定肿瘤部分退化和无退化较困难。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提出标准,但可重复性较差,使其临床使用受到限制。
2、新辅助治疗后直肠标本周径边缘受累的评估:见图1,显示肿瘤的不同侵犯程度,尤其侵犯至直肠周围脂肪组织。直肠周径边缘或外侧切除边缘(CRM)受累与否是评估新辅助治疗治疗结果及手术质量的很重要指标。对预测局部复发和预后有意义。近一个综述包括了1756例CRM受累患者,其预后意义在各组报告中逐步增强。有的研究认为CRM累及意义在新辅助治疗患者甚至大于肿瘤退化分级。
3、对直肠癌外科手术质量评估:CRM受累可能由于肿瘤细胞的浸润增强,对治疗无反应或术前影相检查不完善,但另外一个可能为不适当外科手术。如果直肠癌未行TME手术或手术质量差,仅切除到直肠肌层外,则CRM受累机会明显变大。使患者局部复发的可能增高,生存期缩短。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