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大肠息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日后会发展成大肠癌;还有人说,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没有关系,不必恐慌。那么,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有没有关系?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吗?哪些大肠息肉必须早期切除呢?事实上,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是肿瘤性息肉(又称大肠腺瘤),统计表明,80%的大肠癌都是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的。而大肠息肉和大肠腺瘤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属于良性肿物。息肉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均可出现,如鼻息肉、声带息肉、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息肉中常见的是大肠息肉。部分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肠息肉都会癌变。不同种类的大肠息肉,癌变机会有大有小:
(1)腺瘤样息肉 又称息肉样腺瘤,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但有一种遗传性家族性腺瘤病,又称“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
腺瘤样息肉的主要症状是出血。出血常附在粪便表面,颜色鲜红。长期慢性出血,可导致贫血,但80%以上的患者无明显症状。
腺瘤样息肉可以演变为您,一般小的腺瘤样息肉癌变机会小,大的腺瘤样息肉癌变机会大,所以腺瘤样息肉应及时治疗。未发生癌变的腺瘤可用电灼、冷冻诊疗理念或手术切除。
家族性腺瘤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因素,常发生于同一家族内。本病多在12一14岁开始发病,癌变机会很大,常在发现息肉症状后10—15年恶变,多数患者在40岁以前死于大肠癌。
(2)乳头状腺瘤 常单个独生,形如隆起的乳头,瘤体较大,很大的长达15厘米。本病的症状主要是腹泻,粪便中带有大量粘液或仅有粘液排出。
乳头状腺瘤的癌变比例也较高,在20%一30%之间,其治疗方法和腺瘤样息肉基本一样。
(3)黑斑息肉病本病有三大特点,一是有家族遗传性;二是病人有皮肤、粘膜色素沉着,表现为口腔粘膜、口唇周围、面颊及指甲下有黑色素斑;三是胃肠道有多发性息肉。
黑斑息肉病的息肉可发生在小肠、结肠和胃,癌变机会很小。处理方法是经常复查,如有恶变倾向,应及时手术切除。
(4)儿童性息肉 发生在2—8岁儿童的大肠息肉叫做儿童性息肉。儿童性息肉的主要症状是便血,有时排便时息肉可从肛门脱出,排便后可缩回肛门内,反复出血会导致儿童贫血,影响生长发育。
儿童性息肉不会癌变,多在青春期前自行脱落,也可用结扎切除。
(5)增生性息肉 是大肠中常见的息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肠癌在早期不容易被发现的原因有哪 下一篇:排便与肠癌有哪些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