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常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以及放化疗,除此之外,也可用鼻咽癌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新近发展的治疗方式,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是有很好治疗结果的。
鼻咽癌的介入治疗可在术前进行,能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也可在术后进行,对于一些复发和转移病灶作用,如肝转移等;对于一些无法手术的患者,还可行姑息性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鼻咽癌介入治疗主要是采用动脉灌注化疗的方式,通过选择性动脉插管将治疗药物注入肿瘤内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而不需要增加总的药物使用量,而且高浓度的药物在快速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能尽量避免对邻近组织的损伤。因此,介入治疗对于施行者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在先进影像设备的帮助下,施行者要精准的将药物注入肿瘤内部,要控制好药物的注入量,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药物过少会导致治疗结果不明显,药物过多会产生比较大的不良反应。
鼻咽癌患者在术前施行介入治疗,能使肿瘤缩小,减小手术切除范围,提高成功的可能。对于一些姑息治疗的患者,也能有效延长寿命,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但鼻咽癌的介入治疗也是有一定副作用的,只是相对全身化疗来说,不良反应要小得多。而且,介入治疗也会有一些感染、出血等病发症,并不是适合每个鼻咽癌患者的。病人和家属要积极征询医生意见,选择很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争取很大的治疗可能。
介入插管化疗在晚期鼻咽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的可能占头颈部恶性肿瘤首位。近年来,为了提高其治疗结果,化疗加放疗的综合治疗日益受到重视。但常规静脉和肌肉途径给药的化疗方式存在着特异性差、全身不良反应大等缺陷。动脉灌注介入插管化疗是将抗癌药物直接注入到肿瘤的营养血管,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治疗结果好及全身副作用较小的特点。鼻咽癌好发于鼻咽侧壁、顶后壁,这些部位分别由咽升动脉和上颌动脉供血。进行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可在短期内杀死大量癌细胞,使肿瘤缩小。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DDP不仅具有化疗药物之细胞毒作用,且有放疗增敏效应,尤其是对乏氧肿瘤细胞,可减轻正常粘膜的放射反应,增加放射耐受性。DDP和5-Fu有协同作用已经证实,而平阳霉素对头颈部鳞癌治疗结果显著。鼻咽癌大多数为低分化鳞癌,对化疗敏感,DDP、5-Fu和BLM三药联合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在晚期鼻咽癌综合治疗中将显示良好的前景。本组30例晚期鼻咽癌介入插管化疗后,有16例鼻咽肿物缩小,12例颈部淋巴结缩小或松解,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鼻咽部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完全消退所需的放射剂量低于单纯放疗的对照组(P<0.05)。放疗结束后4周评定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比例分别为83.3%和7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结果表明,介入插管化疗加放疗综合治疗晚期鼻咽癌,可明显改善患者自觉症状,而且介入插管治疗可提高放射线对鼻咽癌细胞的杀灭效应,缩小临床病灶,加速肿瘤消退,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
介入插管化疗综合治疗晚期鼻咽癌并发症轻,患者基本能耐受。常见合并症及其处理:
(1)穿刺插管并发症:如局部血肿、血管内膜损伤等,操作时应细心,注意观察,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2)造影剂过敏反应:术前应进行过敏试验,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各种反应,对过敏反应及时判断和处理。
(3)化疗药毒性反应:可有恶心、呕吐、低热、白细胞下降、脱发等,对症处理可缓解症状,口服中药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
(4)局部毒性反应:如口腔炎、局部皮肤胀痛感及麻木感等,可用复方硼砂含漱液及少量激素治疗。
(5)一过性双目失明:可能是造影剂反应所致,一般发生在术后2-3小时,经大量输液及应用激素、神经营养药,12-48小时可恢复。
我们认为介入插管化疗加放疗综合治疗晚期鼻咽癌近期治疗结果显著,不良反应轻,为晚期鼻咽癌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本组随访时间不长,远期治疗结果需继续观察。另外,介入插管加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能否减低放射治疗剂量,以减少放疗反应及放射后遗症等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鼻咽癌介入治疗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医院的重要职能,它的作用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影响和改变人的不健康行为,使之达到有效健康状况。
1、术前教育 病人入院时,由于面对陌生环境和人,加之疾病带来的痛苦,往往加重焦虑和紧张心理,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及家属,向他们介绍病区环境、医护人员、同室病友、作息时间等,使他们尽快消除陌生感,适应病房的环境。而病人对股动脉介入治疗鼻咽癌种新的化疗方法,会发生心理不平衡,对治疗产生恐惧,易失去信心和耐心,护士应耐心向病人和家属解释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也可以通过已接受介入治疗的病人现身示教,使病人解除失望,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术中教育 在介入治疗时,病人容易产生烦躁情绪,护士应指导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全身放松,分散注意力,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感受和需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抢救的配合准备,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3、术后教育
3.1 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是局部血肿,所以术后嘱病人卧床24h,术侧肢体伸直制动12h,穿刺局部行绷带加压包扎,必要时行500g沙袋压迫6h,预防穿刺局部血肿,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术侧足背动脉搏动及末梢血运情况,皮肤温度,嘱病人饮水,以利于药物毒性能通过肾脏尽快排泄。
3.2 心理辅导 由于介入治疗费用,治疗时间长,且副作用大病人会出现焦虑,失望心理,对身体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护士应与病人多交谈,注意倾听病人的诉述,关心、照顾病人,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3.3 饮食指导 合理用膳,保证营养,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注意饮食卫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3.4 用药指导 科学合理用药,介绍常用药物、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可适当用些止吐药物,告知病人这些副作用均是可逆的,随药物用量减少或停用,症状会逐渐减弱至消失。
3.5 卫生宣教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预防感染,适当运动,保证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