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应对鼻咽癌常常采用放疗来加以控制。但是由于放疗本身对于病者就具有伤害,所以在放疗结束后常常会有患者产生各类后遗症。因此在鼻咽癌放疗后多多了解鼻咽癌放疗后遗症也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的郑伟达教授对“鼻咽癌放疗后脑水肿”进行相关介绍:
脑水肿往往是鼻咽癌放疗后很常见的一种后遗症,而除了脑水肿外鼻咽癌常见的后遗症还包括了口干、重听、龋齿、张口困难、颈部纤维硬化等。一般来说,以上症状都比较轻,不会显著影响生活和工作,这在肿瘤完全医治性治疗中是难免的。但若是照射野大且剂量高、肿瘤复发行再程放疗、病人合并影响正常组织放射耐受性的疾病(如糖尿病、甲亢、动脉粥样硬化等)、对射线特别敏感的特异体质、或合并化疗等,则上述症状会明显加重。
后遗症一、口干、龋齿:腮腺位于两侧面颊的深面,在常规放疗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高剂量照射,使其分泌口水的功能大打折扣,甚至在放疗几年后仍难以恢复。很多病人表现为口干,每隔几分钟就必须喝水,进食米饭难以下咽。口水中含有各种溶菌酶,分泌减少导致口腔细菌繁殖,部分病人放疗数年后出现严重龋齿、牙齿毁损。主要的预防手段包括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勤漱口,用含氟的牙膏刷牙,放疗前修复或拔除口腔的坏牙。
后遗症二、张口困难:张口困难发生的可能在5%~10%,与颞颌关节受到高剂量放射有关。部分病人张口严重受限,影响进食和讲话。放疗期间及放疗后进行必要的张口锻炼可降低其发生的可能,如口含软木塞、张闭口练习等。
后遗症三、听力下降、耳聋:放疗后8%的病人有明显的听力受损,3%的病人表现为双侧耳聋,这与中耳、内耳接受到高剂量的照射相关。除降低放疗剂量,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
后遗症四、颈部纤维硬化:放疗后数年,部分病人可出现颈部肌肉、皮肤纤维化,表现为颈部肌肉萎缩、颈部变细和皮肤菲薄。积极的转颈运动可能降低其严重程度。
后遗症五、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两侧的颞叶组织受到高剂量照射后出现放射性的脑损伤。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头痛等,一般的处理包括大剂量激素冲击诊疗理念,Vitmin B12、弥可保等营养神经的药物。
如何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1、口腔、咽及鼻黏膜的放射反应见口干,咽干咽痛,声音嘶哑,纳呆,重者吞咽困难。鼻咽癌放疗中、放疗后的放射反应,严重地影响放疗计划的进行,迫使患者延长治疗疗程,甚至中途终止放射治疗,使治治疗结果果降低,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西医治治疗结果果不明显,因此运用中医药,提高治疗的可能,使放疗计划按时完成,提高治疗结果,减轻急慢性放射反应,已成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必要手段。
中医认为:辐射损伤属热毒之邪炼灼津液,伤阴耗血,至口、鼻等处黏膜失去濡养。治应养阴清热,生津利咽。方药可选用一贯煎、沙参麦门冬汤等加减,一贯煎合增液承气汤加减、银翘散等一般于放疗开始时即给予服用。也可选用养阴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水每日频繁漱口,慢性反射性损伤可选用参苓白术散等,可有效的防治放射性黏膜损伤、放射性纤维化。
2、放射性皮炎症见色素沉着,毛囊扩张、破坏,干痛、萎缩等。每次放疗前后于靶区内外外涂中药水剂、油剂、膏剂等,禁用含刺激性溶剂或金属粉末的油膏剂。如地黄煎外涂(取鲜生地黄500g,经反复捣压取汁,置铜器中于水中煮,勿加盖以令泄气,减半后取出,过滤留上清液待用),全蝎膏外涂等。放疗结束后也可外敷生肌玉红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有利于辐射损伤的恢复(西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也有较好效果)。
3、放射性颞颌关节及咬肌纤维化、颞颌关节炎 两耳前野外照射后易形成此并发症,见颞颌关节疼痛,张口受限等。除让患者每日数次作张口活动锻炼外,应以活血化瘀、清热养阴中药内服外敷并配合激光外照射治疗。
常用中药制剂有:化瘀汤(水蛭5g,虻虫6g,当归9g,川芎9g,白芍9g,牡丹皮6g,鸡血藤12g,黄芪15g。),化滞汤(当归12g,丹参15g,川芎10g,赤芍10g,郁金10g,益母草20g,苏木10g,三棱10g,桃仁10g,水蛭10g。),沙参麦门冬汤等加减内服;消瘀膏局部外用。
以上是关于“鼻咽癌放疗后脑水肿”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鼻咽癌患者。除此之外,患者若想降低放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建议放疗时配合伟达四位一体抗癌健康诊疗理念,能够能增强放化疗的效果,有效地防止癌细胞转移和扩散,还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伟达四位一体抗癌健康诊疗理念在中医治疗领域非常突出,治疗方法包括了心疗、体疗、食疗、药疗,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治治疗结果果,与此同时还可以抑制肿瘤、防止其再次复发或者转移。
据有关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患上鼻咽癌的可能有明显的增长,所以大家应对鼻咽癌有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的进行预防,降低自身患上鼻咽癌的可能。如果不幸患该病,或者亲朋好友患此病,不妨直接咨询我院专家,专家将为您排忧解难,助您走向健康之路。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