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发病是比较隐匿的,所以很难被发现。并且鼻咽癌好发于30~59岁患者,男性居多。其分布有一定的地区差别和种族特点,以黄种人发病的可能居高。多发于我国华南地区(广东、广西、香港、湖南等地)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新加坡、泰国等),并有家族聚集性和血缘遗传关系。本病的发病原因与遗传、环境、免疫、EB病毒及饮食等因素有关,然确切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现代鼻咽癌中医治疗研究起步较晚,60年代后期,广东、湖南部分医院相继成立了鼻咽癌防治小组,对鼻咽癌的发病、治疗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首篇公开文献刊出于1973年,以后陆续出现了不少应用单方验方、辨证方、协定方治疗的临床报道。至1991年底,报道的篇数在70篇以上,累计病例达3千余例。从已有的资料分析,中医中药的治疗结果较单纯放疗明显提高。
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开展了实验室研究。鼻咽癌中医治疗在诊断上,开展了关于证型和舌象的研究,发现舌象的变化与证型、临床分期、治疗结果及预后有关。在用药方面,也观察到活血化瘀药有放射增敏作用,益气养阴药有提高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作用等等。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独特治疗结果,包括研制探索新剂型、新方法等,发掘更有效的药物和方剂,仍是目前重要的课题。
中医方剂(一)
【辨证】阴液亏损,邪毒未尽。
【治法】滋阴清热,益气利咽。
【方名】二参三子方。
【组成】元参30克,北沙参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石斛25克,黄芪25克,白术25克,女贞子15克,紫草25克,卷柏15克,苍耳子15克,山豆根10克,辛夷15克,白芷5克,淮山药10克,石菖蒲10克,菟丝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医方剂(二)
【辨证】气血两虚,血瘀毒凝。
【治法】补益气血,和营解毒,软坚散结。
【方名】加减八珍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30克,淮山药30克,半枝莲30克,牡蛎30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大小蓟15克,赤芍15克,淡海藻15克,淡昆布15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地龙10克,仙鹤草20克,元参2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医方剂(三)
【辨证】毒热型。
【治法】清热解毒。
【方名】白英菊花饮。
【组成】白英30克,野菊花30克,臭牡丹30克,三颗针15克,苦参15克,白头翁15克,七叶一枝花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医方剂(四)
【辨证】气血双亏。
【治法】补肾固本。
【方名】芪补汤。
【组成】生黄芪60克,红人参10克(党参30克),仙茅15克,仙灵脾15克,补骨脂30克,骨碎补15克,焦杜仲20克,枸杞子20克,女贞子30克,料姜石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鼻咽癌的早期症状治疗 下一篇:鼻咽癌的中医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