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鼻咽癌 > 中医治疗 > 正文

鼻咽癌的中医辨证施治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0-04-01 11:17:17 浏览次数: 20

  鼻咽癌的发病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种,特别是我国广东等地。鼻咽癌患者的世界人口死亡人数达12.46/10万(男)和5.00/10万(女)。在我国就头颈部恶性肿瘤而言,鼻咽癌发病的可能可谓首位;而在某些高发地区,鼻咽癌发病已居全身恶性肿瘤之冠。本病好发年龄大多在4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2~10:1。

  鼻咽癌流行病学特点:明显的地区聚集性,在世界范围内,有三个地域高发区,它们分别是亚洲东南部、美洲北部和非洲北部。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华南诸省,发病的可能由南向北逐渐减少,依次为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在广东省,80年代部分县市抽样调查,再次证实广东省四会县鼻咽癌死亡人数很高,男性30.96/10万,女性15.45/10万。鼻咽癌的发病还表现出种族易感性;在世界上,黄种人的发病的可能很高,在黄种人中,又以华人发病的可能高;在华人中,仍以操广州方言的人群发病的可能高。高发人群移居外地或他国,其后裔的发病的可能仍高于当地居民。鼻咽癌发病也具有相对稳定性,广东四会县的发病的可能和死亡人数多年来虽有波动,但升降不明显;在广州连续观察15年,其发病的可能始终稳定在9.38~11.88/10万(男女合计)的水平,提示:鼻咽癌的发生可能与相对恒定的致癌因素有关。

  在中医文献中没有鼻咽癌之病名,但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该病临床症候有所认识,并在许多医籍中进行了记载。明?陈文治《疡医瘁选》关于瘰疬证的论述是:“初则单生,后重叠见之名重台疬,药石无动,针灸难效,万死一生,害人其速”;宋?窦汉卿著《疮疡全书》提到上石疽,曰:“溃即放血,三日内毙”,清?吴谦在《医宗金鉴》中又述:“上石疽主于颈项旁,形如桃李,皮色如常,坚硬如石”,“初小渐大,难消难溃,既溃难敛,疲顽之症也。”失荣是指颈项之恶性肿核,质硬如石,明?陈实功著《外科正宗》描述到:“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半载一年,方生阴痛,气血渐衰,形容瘦削,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泛如莲,秽气熏蒸,昼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溃越坚,犯此俱为不治。”《医宗金鉴》在谈及该症病机时说:“忧思怒郁火凝然”,这些描述都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症状和体征极为相似。“挖脑痧”首见于《医宗金鉴》记载:“鼻窍中流黄色浊涕”,“若久而不愈,鼻流淋沥腥秽血水,头眩晕而痛者,必系虫蚀脑也,即名挖脑痧”。和鼻咽癌所致的鼻腔的临床表现相似。由于该病癌肿生长部位比较深幽隐蔽,以及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不可能对该病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有所发现,但对该病的晚期的症候的描述十分清楚,因此,鼻咽癌属中医挖脑痧、疾病、失荣及上石疽等范畴。

  (一)中医辨治药物诊疗理念

  根据临床结合有关治癌资料,鼻咽癌可分为肺热型、气郁型、毒热型三类,而进行辨证论治,对症下药。

  1.肺热型(病属早期)

  主证:涕中带血,鼻塞或微咳,口苦咽干,头痛,脉滑而有力,舌质正常,苔薄白。

  辨证:肺热伤阴,痰饮凝滞。

  治则:宣肺清热,消痰散结。

  处方:慈丹胶囊,每日4次,每次5粒。扶正固本胶囊,每日4次,每次5粒。天黄癀,每次1g,每日3次。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日4次,每次5粒。

  汤药:石上柏30g,苍耳子10g,草河车15g,射干10g,山慈菇15g,白茅根30g,山豆根10g,瓜蒌20g,茜草根10g,胆南星10g,半夏10g,白芷10g。

  按语:苍耳子、射干、白芷宣肺利窍;石上柏、草河车、山慈茹、山豆根、茜根、白茅根清热解毒;瓜蒌、胆南星、半夏消痰结。

  2.气郁型 (颈淋巴结转移为重)

  主证: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耳聋耳鸣,头疼,梦乱纷纭,唇色红绛,颈部肿核。脉弦滑,舌边尖红,黄白苔。

  辨证:肝郁气逆,痰火上扰。

  治则:清肝泻火,消肿散结。

  处方:慈丹胶囊,每日4次,每次4粒。扶正固本胶囊,每日3次,每次5粒。

  汤药:野菊花20g,钩藤10g,桑叶10g,夏枯草15g,龙胆草10g,丹皮10g,蛇莓30g,石上柏30g,苍耳子10g,玄参10g,赤芍10g,按语:钩藤、桑叶、夏枯草、龙胆草清肝泻火;野菊花、茅莓、石上柏、苍耳子解毒消肿;丹皮、玄参、赤芍活血散结。

  3.毒热型(颅神经受侵犯症状为主)

  主证: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复视,面瘫舌歪,鼻塞鼻衄,流浊涕,口苦咽干,心烦不寐,脉弦或弦数。舌边红,苔黄厚。

  辨证:风热毒邪,上扰清窍,

  治则:清热解毒,熄风通络,

  处方: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扶正固本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天黄癀,每日3次,每次1g。

  汤药:生地15g,丹皮10g,石上柏30g,山豆根10g,钩藤15g,全蝎3g,夏枯草15g,丝瓜络10g,虎杖30g,僵蚕10g,鸡血藤30g,苍耳子10g。

  按语:生地,丹皮、石上柏、山豆根、虎杖,苍耳子清热解毒,钩藤,全蝎,夏枯草、僵蚕平肝熄风;丝瓜络、鸡血藤活血通络。

  4、放射治疗结合中药

  放射治疗时应用养阴益气、清肺润燥中药能减轻副反应。伴有咽痛糜烂者,更应及时服用中药。经验方:芦茅根各30g,花粉15g,麦冬15g,元参15g,生地14g,杭菊10g,沙参30g,石斛15g,女贞15g,鸡血藤30g,薄荷5g,桔梗10g。如射线治疗后气滞湿阻,胃纳不佳,胸闷不畅,口干苔腻,应理气化滞、健脾燥湿,加枳壳、厚朴、半夏、陈皮、苡薏仁等;如气虚乏力,大便溏薄者,加生黄芪、党参、白术、云茯苓等。

  鼻咽癌经放射治疗后,经常口干,饮不解渴,苔白厚腻,有时甚至黑灰腻苔,为湿阻中焦,水湿不得运化。曾见一例黑苔,底白而腻,伴便溏肢凉,先投养阴清热生津止渴方药,黑苔不退反多,后改用附子理中汤合川黄连,寒热并用,数剂黑苔退净。

  【患者病历】

  黄某,男,62岁,长乐市关航镇农民。1994年9月初诊。患者于1994年9月出现头前、耳鸣、涕血等症,至医院常规治疗未治疗后的情况。1995年7月24日在省肿瘤医院检查治疗,认断为①鼻咽占位,累及蝶窦及耳腔;②双颈淋巴结转移;③副鼻窦炎。病理(952340)诊断:右鼻咽部低分化鳞癌。并行放疗,效果欠佳,症状体征及肿块,均未改善。于9月20日请郑教授诊治。症见:头重头痛,甚痛如裂,耳鸣,口干,听力下降,体乏无力,外观壅肿,舌红苔少,脉弦细。查体:右颈淋巴结肿块2.5cm×3.0cm,左耳后淋巴结肿块1.5cm×1.0cm,质坚如石,不活动。此为气阴两亏,瘀毒蕴结。治宜:滋阴补气,散结解毒。方药:①慈丹胶囊,每日4次,每次4粒。复方莪术胶囊,每日4次,每次4粒。②汤药:麦冬10g,沙参12g,石斛10g,元参15g,浙贝母10g,牡蛎30g,黄芪30g,太子参30g,半枝莲30g,神曲6g。连服15天。

  二诊(1995年12月29日):上药尽剂,双颈、耳后肿大淋巴结已消失,但头痛、耳鸣之症均未减,此为病久毒深正伤,仍以上法下药。①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连服60天。复方莪术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连服60天。②汤药:以上方加山慈菇15g,去神曲加半夏10g,陈皮10g,二日1剂,连服60天。

  三诊(1996年3月20日):药后复查未发现病灶,淋巴结无肿大,症状完全消失,可料理家务,为巩固治疗结果,予以慈丹胶囊、复方莪术胶囊各一疗程续服。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