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可以治疗乳腺癌的方法有很多,而通过抗雌激素类药物就是其中一种,所以大家对其也是非常的关注,毕竟乳腺癌是一种死亡人数和发病的可能都非常高的疾病。故此,下面就请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的郑伟达教授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乳腺癌抗雌激素类治疗的药物有哪些,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多样,因为其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特点,治疗中可以用内分泌药物进行治疗。乳腺癌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有抗雌激素类、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芳香化酶抑制剂及孕激素。一般认为,对于ER或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不论其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有否转移,均应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但对年龄<35岁,肿瘤直径<1㎝且癌细胞分化好,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如不愿意承受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可以不用辅助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抗雌激素类治疗的药物有哪些具体介绍如下:
⑴三苯氧胺(Tamoxifen、TAM,他莫昔芬)
TAM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乳腺癌很常用的非甾体类抗雌激素内分泌药物,它与化疗不同,能预测治治疗结果果,较少严重副作用,ER与PR均阳性者有效情况为60%~70%,ER或PR为阳性者,有效情况为30%~40%,两者均为ER阴性者有效情况低于10%。辅助性的TAM治疗被认为是绝经后淋巴结阳性、ER阳性的“标准”治疗。同时可降低对侧乳腺癌发生的可能。研究表明服药5年优于2年,使用超过5年未提高治疗结果。
⑵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
适用于绝经前或围绝经期、ER阳性进行性及复发性乳腺癌病人,有效情况为37%(198/539)。亦可作为卵巢切除的替代诊疗理念,阻断月经后再加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结果更好,该类药物有效的给药疗程尚未确立,现认为2年左右。有资料表明联合TAM用药比单用LHRH-A能延长肿瘤进展时间。
⑶芳香化酶抑制剂(AI)
体内雌激素的来源有三:①卵巢分泌及合成雌激素;②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经芳香化酶的作用可转换成雌激素;③来源于肝脏、皮肤、肌肉和脂肪内激素前体的转化。对于卵巢功能已衰竭的绝经妇女及手术绝经或药物绝经的妇女,卵巢不再产生雌激素,其雌激素来源主要是肾上腺及脂肪、肌肉和肝脏等外周组织合成,而且必须有芳香化酶的参与。AI只用于绝经后妇女,而绝经前妇女的雌性激素则大多直接来源于卵巢,而雌二醇会降低AI的作用。芳香化酶是存在于周围脂肪组和乳腺癌细胞中的一种酶,是使雄激素前体转化为雌酮和雌二醇的酶,所以AI通过抑制肾上腺、脂肪、肌肉及肝脏组织,特别是乳腺组织中的芳香化酶,阻止其利用雄甾烯二酮及睾丸酮转化为雌激素,从而降低血中雌激素水平,抑制、阻断对依赖性雌激素癌细胞的生长剌激。研究表明,乳腺癌组织中存在特异高活性的芳香化酶高于正常乳腺组织,AI可在局部直接发挥作用。AI成已为抗雌激素治疗的又一有效措施。
⑷孕酮类药物
甲羟孕酮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MPA) 、甲地孕酮(Megace、MA):属黄体酮类,是一种有效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一般作为TAM失败后的二线药物使用,但在应用TAM辅助治疗者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临床主要用于进行性及复发性乳腺癌的治疗,对绝经前及绝经后的病人均有效。ER及PR阳性病人效果更佳。用于复发转移乳乳腺癌的解救治疗有肯定治疗结果,对软组织和骨转移效果较好,其治疗结果及止痛作用优于TAM,在TAM治疗过程中,若肿瘤复发或进展改用MPA部分病人仍有效,对内脏转移效果差。
以上是关于“乳腺癌抗雌激素类治疗的药物有哪些”具体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每位乳腺癌患者朋友。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孕激素因可增加食欲导致肥胖、乳腺胀痛、阴道出血、分泌物增多、闭经以及血糖增高、转氨酶升高,少见的心栓症。对伴有心血管、糖尿病及肝功能损害患者不宜应用。伟达四位一体抗癌健康诊疗理念是以药疗为核心的,国药准字号慈丹系列抗癌药物慈丹胶囊,具有化瘀解毒、消肿散结、益气养血的功效。通过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症状。与西医配合用于癌症病人的术后和放化疗中,能增强放化疗的效果,有效地防止癌细胞转移和扩散,还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
对于女性朋友而言,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预防乳腺癌,降低自身患上乳腺癌的可能,不给乳腺癌疾病可乘之机。与此同时,乳腺癌并非女性专属疾病,所以男性朋友也需多做注意。若患者朋友还有相关疑问,可以直接咨询在线专家,权威专家将与您进行一对一交流。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肿瘤放射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 下一篇:胃肠道来源转移性卵巢癌的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