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采用放射诊疗理念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方法包括三种,分为单纯放疗,术前放疗及术后放疗。单纯放疗主要用于晚期或有严重内科疾患、高龄和无法手术的其他期患者,可按临床分期进行放疗。术前放疗,主要是为控制、缩小癌灶创造手术机会或缩小手术范围。术后放疗是对手术-病理分期后具有高危因素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或作为手术范围不足的补充。
手术-病理分期 辅助治疗
低危组
Ia期(G1)腺癌 无或激素治疗
Ib期(G1)
中危组
Ia期G2、G3腺癌
Ib期G2、G3腺癌 受体阳性者,激素治疗或全身化疗或腔内照射(阴道)
高危组
Ic期、Ⅱ期其他病理类型
Ⅲa期盆腔内病变
Ⅲb期盆腔淋巴结转移 盆腔放疗加化疗和激素治疗
Ⅲc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放疗、激素治疗和化疗
Ⅲa期腹腔冲洗液阳性 腹腔化疗和激素治疗
注:孕激素受体(PR)阳性者可加用激素治疗;中、高危组和G3者可加用静脉化疗
1.单纯放疗:
(1) 腔内照射(后装)高剂量比例:A旁及F旁总剂量为45~50 Gy,每周1次,分6~7次完成。
(2)体外照射:40~45Gy,6周完成。
2.术前放疗:
(1)全剂量照射:腔内加体外照射同单纯放疗,于完成放疗后2~3个月手术(行单纯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
(2)腔内照射:腔内照射45~50 Gy,完成照射后8~10周手术;部分性腔内术前放疗:A旁及F旁总剂量不低于20 Gy,分2~3次完成,每周1次,放疗后10~14日手术(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
(3)术前体外照射:不利于腔内照射者(如子宫大于10~12周,或有宫腔以外播散者)。盆腔外照射剂量20Gy, 2~3周完成;或A旁及F旁剂量20Gy,每周1次,分3次完成。
3.术后放疗:
(1)术后全盆腔照射:总剂量40~50Gy, 4~6周完成。
(2)腹主动脉旁扩大照射区:总剂量30~40Gy,3~4周完成。照射前行肾扫描定位,并加以保护(若术前已行体外放疗,应减少术后照射剂量)。
(3)术后腔内放疗:手术范围不够;有癌瘤残存,或疑有癌瘤残存者,可于手术后2周行腔内放疗,总剂量10~20 Gy,2~3周完成。
子宫内膜癌的化疗方案
方案 药物组成 每次剂量 途径 用药间隔时间
CA CTX 500mg/m2 静脉注射 3周
ADM 30~50mg/m2 静脉注射
CAP CTX 500mg/m2 静脉注射 3周
ADM 30~50mg/m2 静脉注射
DDP 50mg/m2 静脉滴注
CAF CTX 500mg/m2 静脉注射 3周
ADM 30~50mg/m2 静脉注射
5-FU 500mg/m2 静脉注射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如何进行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性治疗? 下一篇:不同时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该怎样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