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方法比较多,其中单纯性放疗主要用于晚期或有严重内科疾患、高龄和无法手术的其他期患者,可按临床分期进行放疗。
子宫内膜癌术前放疗,主要是为控制、缩小癌灶创造手术机会或缩小手术范围。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是对手术-病理分期后具有高危因素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或作为手术范围不足的补充。
1.单纯放疗:
(1) 腔内照射(后装)高剂量比例:A旁及F旁总剂量为45~50 Gy,每周1次,分6~7次完成。
(2)体外照射:40~45Gy,6周完成。
2.术前放疗:
(1)全剂量照射:腔内加体外照射同单纯放疗,于完成放疗后2~3个月手术(行单纯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
(2)腔内照射:腔内照射45~50 Gy,完成照射后8~10周手术;部分性腔内术前放疗:A旁及F旁总剂量不低于20 Gy,分2~3次完成,每周1次,放疗后10~14日手术(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
(3)术前体外照射:不利于腔内照射者(如子宫大于10~12周,或有宫腔以外播散者)。盆腔外照射剂量20Gy, 2~3周完成;或A旁及F旁剂量20Gy,每周1次,分3次完成。
3.术后放疗:
(1)术后全盆腔照射:总剂量40~50Gy, 4~6周完成。
(2)腹主动脉旁扩大照射区:总剂量30~40Gy,3~4周完成。照射前行肾扫描定位,并加以保护(若术前已行体外放疗,应减少术后照射剂量)。
(3)术后腔内放疗:手术范围不够;有癌瘤残存,或疑有癌瘤残存者,可于手术后2周行腔内放疗,总剂量10~20 Gy,2~3周完成。
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较佳。其预后与肿瘤临床期别、病理类型、组织分段经和肌层浸润程度、治疗的充分与否,及期淋巴结有否转移、腹腔有无癌细胞、癌肿ER、PR水平高低,甚至患者年龄等因素有关。而且,有关因素是相互关联的。
子宫内膜癌完成治疗后应定期随访,及时确定有无复发。随访时间:术后2年内,每3~6个月1次;术后3~5年,每6个月至1年1次。
子宫内膜癌的预后随访检查内容包括:
①盆腔检查(三合诊);
②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
③胸片(6个月至1年);
④期别晚者,可进行血清CA125检查。根据不同情况,亦可选用CT、MRI等。
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征象很易察觉,阴道出血(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复又出现阴道流血则更应注意)及白带增多,部分病人可有下腹疼痛,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妇科检查,以确定诊断。
子宫内膜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但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肥胖、绝经延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是高危因素,称为宫体癌综合征;
②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
③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有关。
子宫内膜癌以腺癌为主,约占80%~90%,病变多发生在子宫底部的内膜,以子宫两角附近多见,病灶可呈弥漫型及局限型。其次为
①腺角化癌,又称腺棘皮癌。显微镜下见腺癌中含有成团成熟的分化好的良性鳞状上皮;
②鳞腺癌又称混合癌,癌组织中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
③透明细胞癌。
子宫内膜癌护理措施
1.恐惧患者的心理 要尽量采用非技术性语言使病人能听得懂,帮助病人减轻对疾病及手术的焦虑及恐惧,建立信心,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一般护理 加强营养,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目前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进展如何 下一篇:放射诊疗理念治疗子宫内膜癌效果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