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调查证实,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在五十八到六十一岁之间,占女性癌肿的百分之七,近年发病的可能有上升趋势,已趋于接近甚至超过宫颈癌的发病的可能。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与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育及绝经等体质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
由于纤维光源的应用及膨宫剂的改时,这种很早停滞的技术近年再度发展。CO2气体膨宫,视野清晰,要备有流量计装置下,使用很安全。宫腔镜不仅可观察宫腔,而且又能观察颈管,尤其是显微宫腔,而且又能观察颈管,尤其是显微宫腔镜的应用,观察能更加细致。而近年研制的接触性宫腔镜,不需膨宫使检查更加简便和安全。
宫腔镜下既可观察癌肿部位、大小、界限是局限性或弥散性,是外生型或内生型,及宫颈管有否受累等;对可疑病变行活检,有助于发现较小的或早期病变。宫腔镜检查诊断内膜癌的准确性为94%,子宫内膜上皮瘤为92%。如果采用直接活检则准确性呆达100%。镜检时注意防止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宫腔镜即已问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经科学家们多次改进,现已解决了照明、传光转像微型化及膨宫介质等重要问题。形成了良好的可视空间,能观察到官腔真实图像并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目前已被妇科医生广泛应用于临床。
宫腔镜检查在处理异常子宫出血、不育、子宫内膜腺癌、宫颈癌、宫内良性肿瘤过程中,提供了有利条件。能做到诊断及时、准确、安全,在直视下了解病变范围及性质,还可同时对良性肿瘤进行手术切除。
在绝经后出血的患者,除息肉、肌瘤、萎缩性内膜炎外,约有1/5~1/3的病例可能为官腔恶性病变。过去依靠分段诊刮了解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并行病理检查而确诊。有人比较了刮宫、造影及官腔镜检查腺癌结果,发现官腔镜直视下确诊很可靠而准确。
由于宫腔镜操作简便,可在治疗后随诊以防癌变,特别对那些高危妇女,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有家族史者及长期服用雌激素的老年妇女更有实用价值,可作为筛选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的有效工具。也有无临床症状或多次刮宫均正常者,经官腔镜检查发现宫腔早期、局限性癌变,以获手术机会。使用显微宫腔镜及接触性宫腔镜,观察宫颈管变化,可协助正确诊断及分期,意义重大。
子宫颈部存在鳞状及柱状上皮交接处,为宫颈癌好发部位。过去采用4点盲目活检取材,有一定漏诊比例,而阴道镜检查漏诊比例可达到5%,如果肿瘤发生在子宫颈管内部的交界处,漏诊比例则上升到10%~20%。显微官腔镜能放大60~150倍,起到显微镜作用。官腔镜直视下可见到不规则排列的细胞、异常血管及胞核异常状况,确定宫颈癌向上蔓延部位,并可在直视下多点活检,以取代颈管的盲目搔刮及减少诊断性宫颈锥切手术,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提高诊断符合比例。
宫腔镜还可使用于滋养细胞疾病,如葡萄胎、恶性葡萄胎及绒癌等,以明确病变性质、大小及范围,避免盲目刮宫而致穿孔或子宫大出血。对胎块残留、官腔内畸形、粘连、息肉等进行鉴别。
婴幼女或绝经后老年妇女性交困难者,疑有阴道、宫颈恶性肿瘤时,如婴儿阴道葡萄状肉瘤,老年妇女阴道、宫颈部位癌症而致阴道狭窄者,均可借助宫腔镜,以明确病变性质、部位或取活检。
宫腔镜发现宫腔内良性肿瘤时,如宫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等,小型者,可用特殊切割器械,在腔镜直视下,行电手术切除,不但减少了出血,并保存了子宫。
宫腔镜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官腔镜检查虽简单、安全、准确并能及时诊断,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按操作程序进行工作,以防产生术后并发症。
镜检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如详细询问病史,有无心肺疾病、药物过敏病史、月经周期、经量多少及痛经,有无停经史。白带常规镜检,若发现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及盆腔炎时禁止检查。测量体温、血压及脉搏。个别患者使用膨宫介质时须做过敏试验,认真行盆腔检查,妊娠除外。
检查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日。对不规则出血者,在止血后任何时候均可检查。若为寻找出血原因必须检查时,应加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
手术开始应检查机器有无故障。冲洗外阴及阴道。注入膨宫液时,要调节流量。伸入宫腔镜按顺序观察,注意患者主诉及反应。发现异常可在病变部位取材送病理检查。术后1周之内有少量阴道流血,术后禁性交2周,使用预防性抗生素3日。
诊断性宫腔镜检查,一般不需麻醉,反应大者可采用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或口服镇静药物。治疗性官腔镜,根据手术难易及时间长短选择麻醉方式。
患者有严重心肺疾病、血管病、血液病、急性生殖道炎症及子宫有活跃出血而原因不明或宫内妊娠者均为禁忌。有宫壁手术史、宫颈狭窄、宫腔重度粘连或宫颈浸润癌者,避免使用官腔镜。月经期不行官腔镜检。进行宫腔镜复杂手术时,需有开腹手术准备。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子宫内膜癌的辅助检查 下一篇:子宫内膜癌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