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胰腺癌 > 胰腺癌症状 > 正文

胰腺癌术后复发症状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1-09-13 09:48:26 浏览次数: 20

    胰腺癌为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此病的高危人群在四十到六十岁之间。因胰腺位于上腹部后方,如发生胰腺癌,在早期多无特殊症状,又不易扪到,因此早期发现极为困难。胰腺癌典型的信号是上腹部疼痛、黄疸和体重减轻。上述症状因肿瘤生长的部位不同而异。如肿瘤在胰体头部,因极易压迫胆管,故较早出现黄疸,且逐渐加深,并出现浓茶色的尿。
    如癌长在胰体尾部,则首发症状可能是上腹部疼痛,并可向肩、背、腰等部位放射。因肿瘤生长迅速,胰液分泌受阻,并压迫胃肠肝胆而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粪便变成陶土色、体重明显减轻。当中老年人一旦有上述症状,不要当成胃炎、肝炎或胆道疾病,要警惕胰腺癌。
    胰腺癌术后易复发 仍需辅助治疗!
    胰腺癌术后容易复发且预后较差,病理学发现大约有15%~40%的胰腺癌在主灶以外可以伴有卫星灶,8%的胰腺癌因肿瘤沿胰导管浸润而切缘不尽。研究发现,吉西他滨具有治疗结果优势,被推荐为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
    Oettle等公布了一项多中心Ⅲ期胰腺癌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该研究观察了吉西他滨6个月辅助化疗对胰腺癌的治疗结果。吉西他滨组179例,观察组175例。结果两组的无病生存期分别为13.4个月和6.9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1个月和20.2个月,吉西他滨辅助化疗治疗胰腺癌患者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目前,吉西他滨辅助化疗已经被接受为胰腺癌术后推荐辅助治疗。此次研究是第一次将吉西他滨与单纯观察组进行对比的大规模Ⅲ期胰腺癌随机研究,进一步确认了吉西他滨在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地位。
    胰腺癌复发症状!
    1、腹痛 为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多见于胰体及胰尾癌,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2、黄疸 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有黄疸,一般胰头癌黄疸较多见,且出现较早,癌肿局限于体、尾部时多无黄疸。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如浓茶,粪便成陶土色。大多是因为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引起,少数是由于胰体尾癌转移至肝内或肝/胆总管淋巴结所致。
    3、约90%患者有迅速而显着发展的体重减轻,在胰腺癌晚期常伴有恶质。 消瘦原因包括癌的消耗,食欲不振,焦虑,失眠,消化和吸收障碍等。 
    4、乏力与食欲不振甚为常见,尚可伴有腹泻便秘、腹胀、恶心等胃肠道症状。部分病例可出现脂肪泻和高血糖、糖尿。 不喜欢脂肪性菜肴,也会出现脂肪性下痢,这是脂肪未被消化,而和粪便混合、排泄出来的下痢症状。
    5、由于癌肿溃烂或感染,亦可因继发胆管感染而出现发热。
    6、部分胰腺体、尾部癌肿可见肢体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而造成局部肢体浮肿。
    胰腺癌术后复发该如何治疗?
    1、胰腺癌术后复发手术治疗方法:二次手术可作为胰腺癌术后复发治疗方法之一,但应遵适应症进行。一般体质尚可,无多发转移,无心肺病史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此外当然不能忽视二次手术治疗后的巩固治疗,目的也在于能完全的抑制癌肿,减少癌细胞的扩散转移。
    2、胰腺癌术后复发中医治疗方法:针对胰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实际情况,采用中医治疗是有很大的优势的。一方面能很好的全面抑制癌肿包括原发癌肿和转移癌灶,缓解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另一方面能很好的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患者接受治疗的机会和保护患者正常机体功能,减少癌细胞扩散转移。
    3、胰腺癌术后复发放化疗方法:放化疗是常用于胰腺癌治疗的方法之一,但用于胰腺癌术后复发治疗应慎重选择。由于胰腺癌术后复发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一则是由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较差,二则多数患者具有多发转移,局部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治治疗结果果。一般胰腺癌术后复发放化疗方法多用于二次手术治疗后,起到提高手术完全性,尽量抑制癌肿的目的。而且在放化疗的同时很好能同时配合扶正固本的中药进行治疗,降低放化疗副作用给患者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4、胰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治疗:转移在胰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身上并不少见,而且也给治疗造成了不小的难度。癌细胞一旦扩散转移,在控制上会较为困难,因此此时一定要采用全面抑制癌肿的方法,并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提高。因为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可增加患者自身吞噬细胞以及T细胞等的数量,能很好的吞噬癌细胞,抑制癌细胞扩散转移。   
    如何预防胰腺癌术后复发?
    胰腺癌在消化道肿瘤中病死比例很高,虽然在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其诊治水平有较大的进步,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比例和预后仍未发生显著改善,术后五年生存的可能仍不足5%。在继续积极探索早期诊断手段和新的胰腺癌治疗方法的同时,在现有条件下,积极提高胰腺癌完全医治术的质量配以术后合理的辅助化疗仍是治疗胰腺癌很为有效的途径。
    选择在胰腺癌化疗中效果肯定,有高于其他化疗药物的优势,并且也被国内大部分的医疗机构作为治疗胰腺癌的一线用药。但对于选择的应用方式,途径仍在进一步的研究探索,达成共识的是:局部区域灌注化疗优于全身静脉化疗。同时结合放疗治疗复发胰腺癌有一定治疗结果,一年以上生存的可能为16.7%。
    淋巴结转移与间隙浸润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淋巴管与神经浸润常常先于淋巴结转移,即便是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的浸润发生的可能也较高。神经浸润在胰腺癌转移扩散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淋巴管是癌细胞转移到淋巴结的径路,即使转移局限于第1站淋巴结,第2站淋巴结也常出现癌的微浸润。如转移至第3站淋巴结,其引流淋巴管被侵犯的可能就大增,远处转移的可能也就大大增加。所谓间隙浸润指癌细胞浸润淋巴管,神经软组织。无间隙浸润的肿瘤复发的可能低,反之则高。就腹膜播散而言,目前尚无有效的完全医治措施,即使广泛淋巴结及软组织清扫并联合放化疗也不能杜绝复发。
    改善胰腺癌预后的重要措施是降低胰腺癌复发的可能。癌细胞侵犯,穿过淋巴管和小血管,通过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到达所属淋巴结和肝等远隔脏器,形成新的转移灶是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的另一重要原因。癌细胞侵犯,穿越管壁很薄的门静脉系血管,随门脉血流到达肝脏,形成肝内转移和扩散,当然会影响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
    在胰头癌,淋巴结转移,肝等远隔脏器转移,腹膜种植转移,胰腺前方被膜及组织侵犯和门静脉系的侵犯是判断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预后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手术方式,可对胰腺癌复发的影响因素起到积极预防作用,有助于提高胰腺癌术后的长期生存的可能。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