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消化道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的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在美国和日本其病死比例占全部肿瘤病死比例的第4 位。对于胰腺癌的诊断方法的理解可以帮助你更好的选择检查方法,适合自己的效果才很好。
CT扫描器不依赖手术,不受病人体形和胃肠道气体的限制,可确定肝脏转移灶、淋巴病变和周围血管侵犯,但对小于2cm的损害或腹膜小结节的诊断不可靠。CT可判断病人所处的病期,并对不能进行手术的病例提供信息。如发现有远处转移、邻近器官的侵犯,血管被包裹或侵犯,以及淋巴病变则不能手术切除肿瘤。胰腺癌的诊断方法包括很初应选择的诊断性检查是CT扫描。
CT对可以切除的肿瘤的诊断却不够精确。可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因为需确定组织学诊断,尤其对不能手术的病人更为重要。通常,超声检查作为CT的补充检查来运用。核磁共振(MRI)在确诊胰腺癌方面并非比CT更有用,它不能表现出比CT更有优势,但是做为这一领域的专门技术,从发展的观点看,将来可能会起作用。超声检查比CT费用低,它也是胰腺癌的诊断方法。易于得到,并可见到肝脏、肝内和肝外胆管肿瘤,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超过90%。
CT扫描成像: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在早期的研究中与B超似乎相差不多,近些年来对CT的平扫及增强扫描的配合则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更大。CT扫描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像是:胰腺增大和胰周围脂肪间隙的消失;又可显示肿块的部位、大小、密度、胰管有无扩张、血管是否受侵等。
胰癌CT表现为:胰头外形增大、呈分叶状,正常边界的光滑曲线被破坏。若肿瘤液化坏死可表现为肿瘤内度阴影。胰头癌时则胰体、尾部常伴有水肿或萎缩。胰腺钩突部肿瘤早期较易忽略,若胰腺钩突部失去其特有的形状,向前或向后两片圆形凸起,并伸延至肠系膜上静脉的后方,则提示此区域内有肿瘤存在。
钩突部肿瘤的另一图像是:它将从后面将肠系膜上动脉抬起,在横断面上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伸长、变直。由于癌肿的局部浸润,则胰腺周围的脂肪间隙可中断、破坏以致消失。胰腺癌的间接征象为胰管和胆总管的不同程度扩张。
Zeiss对56例胰腺癌的增强CT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并与手术及Freeny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认为CT对判断肿瘤不可切除的准确性较高,尤其是动态CT的动用,可靠性达100%;但对可切除性的判断准确性较差。因CT不能显示出细微的胰腺侵犯和表面转移性病灶。Pasanen报道CT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有效情况分别为95.2%、92.9%和96.6%。但CT对诊断<2cm的肿瘤,敏感性只有77%。
超声波诊断的准确性受到操作者的技术、病人肥大的体形和胃肠道气体的限制。胰腺恶性肿瘤存在时,胰腺的图象很少有正常的,不能切除的胰腺癌一般有胆管扩张,ERCP为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的可能性提供依据,并为内修复术定位,这样可避免手术减压。在超声的帮助下插入内窥镜,为诊断胰腺肿瘤提供了新的方法,这一技术为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性。也是胰腺癌的诊断方法之一。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确定胆管结石,对胆管损害进行诊断以及获取十二指肠和壶腹部癌的组织活检方面均特别有用。如发现有压缩或堵塞的情况---称为双管症,可诊断小的胰头损害。
胰腺癌I期病人仅占2.3%~7%,手术切除的可能低,80%以上的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只能行探查或姑息性手术,能完全医治者仅占5%~30%。因而加强预防和早期诊断将是提高胰腺癌预后、生存的可能的关键。
因而要从调整膳食结构着手预防癌症发生。不吃烧焦和烤糊的食品,尽可能少吃高脂、高油、多盐的食物,可减少2/3胰腺癌的发生;需注意保持谷类、甘薯、豆类等粗粮作为膳食的主体;天天水果必不可少,在??食中增加纤维类、胡萝卜素、维E和必要的矿物质;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超体重和肥胖,控制肉类等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摄入;适当饮酒,控制食盐的摄取;生活讲究规律,少应酬,坚决杜绝暴饮暴食。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