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高致命比例已造成我国人口死亡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年轻的胰腺癌病人也较10年前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就胰腺癌的发生部位而言,仍以胰头部位很多见,约占70%左右,胰体次之。
胰腺癌病势发展快,且早期易和一些消化道疾病混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时机,临床上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胰腺癌的保守治疗,即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中医药治疗。
胰腺癌的中医保守治疗原则主要是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中医认为,胰腺癌整体属虚,局部属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
胰腺癌早期,以邪实为主,治当行气活血、化瘀软坚,利湿解毒;胰腺癌晚期,以正虚为主,治宜扶正祛邪,分别采用养阴清热、解毒散结及益气养阴等法。临床还应根据虚实互见,和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按标本缓急恰当处理。由于胰腺癌患者正气内虚,抗癌能力低下,虚损情况突出,因此,在治疗中要始终维护正气,保护胃气,把扶正抗癌的原则,贯穿胰腺癌治疗的全过程。
中医保守治疗胰腺癌的优势在于既能保护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又能有效地阻断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切断肿瘤的供养途径,有选择地杀伤癌细胞,不损伤正常细胞,有助于恢复机体免疫力。
胰腺癌的中医中药治疗主要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原则予以施治。
1、脾虚气滞证
主证: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按之舒适,面浮色白,纳呆,消瘦,便溏,恶风自汗,口干不多饮, 舌质淡, 苔薄或薄腻, 脉细或细弦;治则:健脾理气。
方药:选用六君子汤类或香砂六君子汤,六磨饮子等;党参(或人参)1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八月扎30克、白蔻仁10克、生米仁30克,等等。每日一剂,水煎服。
2、湿热蕴结证
主症:上腹部胀满不适或胀痛,发热缠绵,口渴而不喜饮,或见黄疸,小便黄赤,口苦口臭,便溏味重,心中懊侬,舌红苔黄或腻,脉数。治则:清热化湿。
方药:选用三仁汤、茵陈五苓散等;常用药物:生米仁30克、白蔻仁10克、杏仁10克、茵陈30克、白术15克、猪苓30克、茯苓30克、八月扎30克,等等。
3、气滞湿阻证
主证:上腹部胀满不适或胀痛,腹部肿块明显,胸闷气短, 纳食减少, 或大便溏薄, 肢体乏力, 甚至面浮足肿, 舌淡苔白腻, 脉濡细或细弦;治则:理气化湿。
方药:选用二陈汤、平胃散等;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米仁30克 、猪苓30克、茯苓30克、泽泻30克,等等。
4、阴津不足证
主证:上腹部胀满不适或胀痛,低热,午后颧红,盗汗,口干喜饮,便燥行艰,舌质红苔燥或少苔, 脉细数。治则:养阴清热。
方药:选用沙参麦冬汤、一贯煎或增液汤等;南北沙参各15克、天麦冬各15克、生地15克、玉竹10克、玄参15克、石斛30克、青蒿15克、鳖甲10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等等。
上述各证随症加减:清热解毒加蛇舌草30克、半支莲30克、山豆根10克等;祛痰散结加用猫爪草15克、蛇六谷30克、山慈菇15克等;扶正培本加人工灵芝30克、绞股蓝30克等;癌性疼痛加玄胡30克、茜草12克、蒲黄12克;等等。
胰腺癌的中医中药治疗与手术、放化疗联合应用
1、胰腺癌中医中药治疗与手术联合应用
无论是胰腺癌早期完全医治术后或晚期姑息性短路术后的2~4周内,均可以中医药作术后调理,予以健脾和胃、理气舒肝中药。常用方药有茵陈、栀子、小叶金钱草、虎杖、姜黄、八月扎、白花蛇舌草、焦三仙、枳壳、厚朴、元胡等。
2、胰腺癌中医中药治疗与放疗联合应用
胰腺癌患者做放射治疗时,配合中医药以健脾养胃、凉血活血为主以达到减毒增效目的。常用的方药有金钱草、郁金、赤芍、莪术、丹皮、银花、白术、茯苓、生黄芪、玉竹、石斛、元胡、焦三仙等。
2、胰腺癌中医中药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
如胰腺癌患者采用化疗做姑息性治疗则相应的应用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中药以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非手术治疗胰腺癌有哪些选择方案? 下一篇:治疗胰腺癌疼痛有新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