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出现胰腺癌的骨转移通常会涉及到患者多各脏器,因此发生转移的情况通常很难治疗,常用的胰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有:① 全身性抗肿瘤治疗(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等);②手术治疗;③放射治疗(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内照射治疗);④镇痛治疗;⑤双膦酸盐治疗。胰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是为了达到①缓解疼痛,恢复功能;②预防或延缓骨相关事件。胰腺癌骨转移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决定,因为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
1.化学治疗
全身化学治疗在治疗胰腺原发病灶的同时亦能起到控制骨转移的发展、缓解疼痛的作用,因此不仅可以止痛,而且可以杀灭癌细胞,控制其生长。尤其是以大剂量顺铂为主的联合化学治疗方案效果较为显著。有些病例在复查x线片时发现骨转移灶消失,新的骨皮质形成。由于胰腺癌病例在出现骨转移时,体内其他脏器可能亦存在潜在的微转移灶,因此全身联合化学治疗在治疗骨转移灶的同时对其他可能存在的潜在转移灶亦有治疗作用。
2.放射治疗
对于孤立性骨转移灶,在胰腺部位的病灶经化学治疗控制、稳定后,可给予大剂量、短疗程的放射治疗,起到缓解疼痛并杀灭癌细胞、控制病灶发展的作用。约50%的病人在放射治疗后,疼痛可完全缓解,约75%的病人疼痛可显著减轻。
3.放射性核素治疗
对于全身多发性骨转移的病人不宜进行放射治疗,这时可采取放射性核素治疗。放射性核素能够减少骨转移引起的骨质破坏、溶解,并可消除或减轻由于骨转移所致的剧烈疼痛,同时抑制骨转移灶的发展。但因它也可造成骨髓抑制反应,原则上不和化学治疗同用,并须定期观察白细胞变化。
4.药物治疗
如骨磷、博宁、阿可达等磷酸性药物,尚有密钙息及麻醉性止痛药等。前四类药物可以对抗转移性骨肿瘤的溶骨作用,降低发生病理性骨折的危险性。麻醉性止痛药如盐酸吗啡、硫酸吗啡、二氢埃托菲片等可明显缓解骨转移所致的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5.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应用
1.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引起的病理性骨折:①唑来膦酸可有效预防或延缓胰腺癌骨转移(包括溶骨和成骨)引起的骨骼并发症;②治疗胰腺癌骨转移引起的骨骼并发症,推荐静脉注射唑来膦酸4mg(15分钟),每3-4周重复1次。
2.治疗胰腺癌骨转移所致的疼痛:①对由胰腺癌骨转移所致的骨痛,建议使用双膦酸盐,也可以和止痛药、化疗、放疗联用;②同时也应强调,双膦酸盐不能取代现有标准的骨转移疼痛治疗。
专家指出:胰腺癌并发症的出现预示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临床常见的胰腺癌并发症包括骨骼转移、胆道梗阻、十二指肠梗阻及疼痛等。另外,随着瘤体的不断增大,胰腺肿瘤导致脾静脉梗阻可引起脾肿大和局限性门静脉高压症引起胃出血或食管静脉曲张等,严重影响着胰腺癌的治疗及病人生活质量。因此,胰腺癌病人出现身体其他部位的转移一定要及早治疗!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胰腺癌放射诊疗理念的优点和缺点 下一篇:胰腺癌病人不能进行手术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