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困扰中国人的一大难题,我们的饮食习惯其实随着社会的慢慢开放正在一点一点地发生着改变,由于食物直接接触胃,并在胃内停留消化,胃要经常受到食物的机械磨擦和化学刺激。某些食物可以致癌?早已被人们所重视,如习惯于长期食用腌制蔬菜、咸鱼、腊肉的地区,胃癌发病的可能高;食物霉变污染,可以致癌;滑石粉处理过的大米,因含有石绵纤维,有致癌性。
另外,不少调查研究发现,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饮食对胃有保护作用,能抑制胃癌的发病。近几年日本的胃癌发病的可能明显下降,据调查表明这与日本家庭普及电冰箱有关。由于冰箱的普及,使日本人食用新鲜蔬菜的量增加,放弃了传统的腌菜和咸鱼。这也说明了这些食物是诱发胃癌的因素。
专家指出,不只胃癌,一半以上的胃部疾病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尽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癌的关键之一。如果连续一两周感觉胃不舒服,患胃炎、食欲下降、胃酸多、胃痛、胃溃疡、身体消瘦等,很好去医院检查。目前化验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有三种:胃镜,既能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又能检查胃内是否还有其他病变;血液检查,价格很低;吹气法检查,价格较贵但很准确。
通过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尽早消除慢性胃部疾患,预防胃癌的发生。在临床上,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现得越早,治治疗结果果越好――胃癌患者在1期病变时被发现,治疗后5年生存的可能可达90%;2期病人的5年生存的可能为66%;3期病人为51%;到了4期,仅有14%。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更应该提高警惕。
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及时清除胃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预防胃癌也很重要,例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摄取足够的维生素C、E及微量元素等。本次研究证实,人体血清维生素C的浓度高,可使人体进展为胃黏膜异常增生或胃癌的危险性降低80%,这可能与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有关。因此,大家每天至少应吃500克蔬菜,多吃苹果、西红柿等
胃癌预防少吃酱类食品:
预防胃癌除忌食酸菜、咸肉、辛辣和油炸食品外,大酱也被列入忌食范畴。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在调查盐食用量和胃癌关系时发现,酱类对胃癌危害较大,特别是浓度高的酱类更伤肠胃。
在胃癌已知致癌因素中,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过多食用腌制和油炸食品都可能诱发癌变,而大酱就属腌制食品。在其腌制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被人体摄入后,会转化为高致癌物亚硝胺,进而破坏胃部平衡,引发胃部癌变。
大酱的制作过程也容易被细菌污染,很可能使幽门螺旋杆菌乘虚而入,增加癌变机会。尤其是有胃炎的人,如过多食用大酱会加重胃部损害。此外,大酱属高钠食品,常吃的黄酱、豆瓣酱等盐浓度更高,对胃部危害极大。医生建议平日尽量少吃或不吃酱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果长时间出现上腹部饱胀感、厌食以及黑便,应早到医院通过胃镜排查胃癌。
不吃早餐当心胃癌:
不吃早餐胃癌发病危险因素,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其发病的可能居各类肿瘤的首位 。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胃癌确实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其发病的原因既有遗传因素,也与后天的环境及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不吃早饭成为一种习惯。但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促进其发病,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吸烟、饮酒、吃剩饭剩菜等习惯等可以增加其发病风险,而不吃早餐是很大的危险因素。先解释一个概念,即OR值,又称比值比,对于发病的可能很低的疾病来说,它是RR值即相对危险度的精确估计值。简单的说,如果OR为2,则说明发病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2倍。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预防胃癌的饮食注意 下一篇:胃癌化疗期间不能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