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转移现象,由于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胃癌患者年龄越小,病程越短,病程很短者仅有半年,有相当一部病人在确诊之时已有明显的胃癌转移途径,并很快出现恶病质。胃癌转移途径有很多种,根据患者情况的不同,胃癌转移途径也会不一样,肝脏和腹腔是常见的胃癌转移途径,腹腔广泛转移可出现腹水,左侧锁骨上淋巴结也是常见的胃癌转移途径。
一、胃癌的转移途径
1、胃癌的种植转移
少数情况下癌肿突破胃壁浆膜,出现癌组织坏死脱落,脱落到其它器官和腹膜上,可发生种植性生长;晚期可发生癌性腹膜炎,并有血性腹水,有时可以从抽出的腹水中找到癌细胞。发生种植性转移的病人均为晚期,治疗上难度加大,常给予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但由于广泛转移,往往只能延长生命,而不能治疗。自行脱落的癌细胞或由于手术操作引起脱落的癌细胞,可如同种子一样种在胸腔、腹腔、手术切口处等,形成新生物,即癌症转移灶。癌细胞脱落之后形成种植转移需要一定的条件,那就是皮肤或黏膜表面有破损处。癌细胞很容易在胸膜、腹膜表面上种植,胃癌的癌细胞常种植在腹腔、盆腔的脏器,如肠、卵巢、膈肌、胆、直肠表面等,往往在局部形成肿瘤,产生浆液性或血浆液性腹水。有人报告,尸检种植转移的可能为28.6%。
2、胃癌的淋巴结转移
肿瘤治疗专家指出,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扩散的重要途径,而且发生较早。占胃癌转移的70%,胃下部癌肿常转移至幽门下、胃下及腹腔动脉旁等淋巴结,而上部癌肿常转移至胰旁、贲门旁、胃上等淋巴结。晚期癌可能转移至主动脉周围及膈上淋巴结。由于腹腔淋巴结与胸导管直接交通,故可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随着癌肿增长,侵犯胃壁愈深愈广,转移的机会就愈多。根据转移的先后顺序分为3站或3组。第一组(站)距离瘤体近,为贴于胃壁上的浅组淋巴结,一般发生在胃癌局限于粘膜下层时。第二组(站)系引流浅淋巴结的深组淋巴结,当胃癌侵犯肌层时可发生第二组淋巴结转移。第三组(站)包括腹腔动脉旁、腹主动脉、肝门、肠系膜根部及结肠中动脉周围淋巴结;也可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如左锁骨上淋巴结。此组转移多为癌肿侵犯至浆膜时发生。一般而言,发生第三组淋巴结转移时已失去了完全医治的机会。
3、胃癌转移途径之直接转移
癌肿生长侵入胃壁后,向纵深方向发展,突破浆膜层,可直接侵犯相邻器官和组织,以大网膜、肝、胰、横结肠为常见,其次为空肠、膈肌以至腹壁。直接蔓延关系到手术方式及能否完全医治性切除,一般蔓延到邻近脏器,如肝等范围较小而局限时可手术切除,范围较大时手术难以全部切除。浸润型胃癌可沿粘膜或浆膜直接向胃壁内、食管或十二指肠发展。癌肿一旦侵及浆膜,即容易向周围邻近器官或组织如肝、胰、脾、横结肠、空肠、膈饥大网膜及腹壁等浸润。癌细胞脱落时也可种植于腹腔、盆腔、卵巢与直肠膀胱陷窝等处。
4、胃癌转移途径之血行转移
部分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可发现癌细胞,可通过门静脉转移至肝脏,并可达肺、骨、肾、脑、脑膜、脾、皮肤等处。可发生胃癌细胞或癌栓经血液循环至全身其它器官。可转移至肝、肺、骨、肾、脾、脑、脑膜、皮肤,也可转移至卵巢,形成卵巢克鲁肯伯格(Krukenberg)氏癌或卵巢粘液细胞癌。血行转移多发生在胃癌晚期,除治疗原发灶外,还需治疗转移灶。
肿瘤治疗专家介绍,肝转移有时也可成为胃癌的首发症状,此时临床上与原发性肝癌不易区别。胃的黏膜内癌多不见肝转移,癌到达黏膜下层时则可出现肝转移,特别是隆起型胃癌,其肝转移可达6.7%;而溃疡型胃癌达黏膜下层也不见肝转移,只有达到肌层与浆膜层时始出现肝转移,说明癌组织的脏器转移也与其他因素有关。
二、胃癌转移检查方法
胃癌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容易出现转移,生长在胃上的癌,可以侵犯到局部的其他脏器,也可以通过淋巴系统、血液系统转移远处,还有的肿瘤长到胃的外边,突破了胃的浆膜,肿瘤细胞从上面掉下来,又种植到腹腔、盆腔及卵巢上。所以,确诊了胃癌之后随之要知道的就是分期了,简单地说,就是转移了吗?这不仅与预后有关,更关系到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些患者在做胃镜确诊胃癌以后,就急于做手术,对进一步的检查往往不能理解,其实在这个时候进行全面的分期检查,了解肿瘤在全身的情况是不可回避和十分重要的。
胃癌很容易发生局部浸润和转移到肝脏,做B超能很好地发现肝脏的转移灶以及盆腔的淋巴结,如果有异常,应该再做CT检查,常规的胸部X平片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肺脏转移灶,如果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就要怀疑肿瘤是否转移到头部,这时做个颅脑CT就可以明确了。
1、肺一胸部平片,必要时胸部CT;
2、肝及其他腹腔脏器-B超,必要时CT;
3、腹腔淋巴结-B超、腹部CT;
4、头部一头颅CT,必要时磁共振扫描。
三、胃癌转移的治疗方法
胃癌转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姑息性手术、放化疗以及中医药治疗。
姑息性手术切除:
胃癌发生转移时已为晚期,难以进行完全医治性手术切除,可视情况采取姑息性切除,切除范围包括原发病灶以及转移病灶。对于残余病灶可采用放疗联合中医药治疗或者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的方法进行术后治疗,其中由于胃周围的器官对放射线比较敏感,肿瘤在接受照射的期间,正常组织也可能被严重破坏,因此放疗需慎用。
化学治疗:
化疗在胃癌转移的治疗中应用较多,其对癌细胞有较为直接的杀灭作用,由于胃癌转移患者营养状况较差,体质虚弱,不能耐受强烈化疗。传统的FAM方案虽有较高的近期治疗结果,但临床上发现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无积极影响,目前,临床上多结合中医药治疗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
相比化疗而言,中医药近期治疗结果较低,但远期治疗结果较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两种方法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结果。中医认为,胃癌转移是因为病久瘀血内结,邪毒夹瘀血乘虚流窜经络,客于脏腑,久而成积,形成肿瘤的转移,而气虚是胃癌转移的主要原因,脾胃气虚贯穿于胃癌整个过程。而肾主藏五脏之精气,补虚当补肾。目前已经证明脾虚证为胃癌的主要证型,临床根据胃癌转移的病因病机采用健脾法与健脾益肾法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取得了肯定的治疗结果。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