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胃癌的发病因素众多,与患者的生活环境以及日常进食,遗传因素等等有着很大联系,与胃局部病变,如胃息肉、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等也有关系,但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其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别,拉丁美洲、亚洲和中欧,如日本、智利、冰岛等国家的发病的可能较高,美国、英国等国家发病的可能则较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的可能和死亡人数都比较高。
中医学虽无胃癌的名称,但根据胃癌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胃脘痛、反胃、噎膈、伏梁、症瘕积聚等范畴。很早记载,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如《素问》指出:“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甚则呕吐,膈咽不通。”《难经》云:“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金匮要略》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反胃。”这些都类似于胃癌症状的描述。 历代医家有较多发挥。
在病因病机上,隋代《诸病源候论》云:“荣卫俱虚,其血气不足,停水积饮,在胃脘则脏冷,脏冷则脾不磨,脾不磨则宿谷不化,其气逆而成胃反也。”
明代《景岳全书》指出:“(反胃)或以酷饮无度,伤于酒湿,或以纵食生冷败其真阳,或因七情郁竭中气,总之无非内伤之甚,致损胃气而然。”
在治疗方面,《景岳全书》曰:“治反胃之法,……必宜以扶助正气,健脾养胃为主。”历代医家对胃癌的预后也有所认识。《石室秘录》曰:“反胃之证,虽一时不能遽死,然治之不得其宜,亦必死而后已。”上述论述表明,古代中医学对胃癌从理论到实践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现代中医有关胃癌文献,60年代以前仅有采用民间验方针对性治疗的零星报道,且以个案为主,首篇报道见于1960年,是采用民间验方治疗胃癌个案介绍。
70年代成立了全国胃癌防治研究协作组,内设有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组,从实验到临床开展了系统、广泛的研究。
80年代以后,中医药治疗胃癌进人了以探索证型本质和治疗规律为目的的新时期,在大样本(病例数在100例以上)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包括胃癌证型本质、辨证施治规律、治则理论、有效方药等的研究,舌质苔脉及中医早期诊断(如耳穴视诊等)的研究等,且既有临床验证,又有实验室观察,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医研究胃癌的重点又推向于控制癌前病变(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有中、重度以上肠化及异常增生者),为预防胃癌的发生开拓了新路子。
中医药在胃癌综合治疗中的独特治疗结果要被充分发挥,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包括进一步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探索胃癌中医证型本质、筛选治疗结果可靠的药物、组方的优化及剂型的改革等,以取得新的突破。
胃癌的发病原因甚为复杂,一般认为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脾胃受损或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邪毒乘虚而人等有关。胃癌多方面的发病原因,产生不同的病理机制:
气滞 由于忧思恼怒,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胃气上逆而为病。
血瘀 血随气行,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条达,日久必致瘀血凝滞,日积月累,瘀结成块而形成肿瘤。
痰凝 饮食失节,长期饮酒,过食油腻,损伤脾胃,或脾胃素虚,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凝结而为痰,痰湿凝聚而成肿块。
湿聚 饮食、劳倦、情志不遂,影响脾胃或睥胃素虚,脾虚不能运化水谷而使水湿停留,继而又可影响气血的运行而成肿瘤。
正虚 正气虚弱,脏腑功能衰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凝聚体内,日久而致肿瘤发生。
在临床上,上述病因病机往往是兼夹或互相交叉出现的,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肿瘤患者大都出现虚实夹杂,需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治疗,以获得满意治疗结果。
辩证分型
1.痰湿凝结 进食不畅或反胃夹有多量粘液,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脘胀闷或隐痛。舌质淡,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2.气滞血瘀 胃脘灼热刺痛,痛有定处,心下痞块拒按,口渴,发热心烦,便干色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少或黄,脉细涩或弦。
3.脾胃虚弱 胃脘胀满隐痛,纳少,或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市吐,口淡不渴,泛吐清水,喜暖恶寒,疲困乏力,心悸气短,大便溏薄,面色萎黄,上腹部包块。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细缓弱。
4.阴虚内热 胃脘灼痛,空腹为甚,口干多饮,呕吐鲜血,消瘦,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不寐,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或灰黑干苔,脉细数。
治疗结果标准
胃癌的治疗,临床以早期手术完全医治为主。由于胃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早期诊断,发现时已属中晚期,所以常常采取以手术为主辅以中医药的综合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的目的在于:
(1)改善全身症状,以利于手术进行和术后尽快恢复;
(2)与放、化疗同用,以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并起增效作用;
(3)增强治疗结果,以提高远期生存的可能。
(1)近期治疗结果
有效:胃脘疼痛、吐泻等症状改善,食欲增加,精神面色转佳,体重增加,青紫舌、腻苔改善,肿块缩小或基本稳定;血中血色素、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转化比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免疫功能指标有上定程度的提高。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仅有短时期改善又复发,肿块不缩小反增大,病情恶化,出现恶病质。上述实验室检查的客观指标无明显提高,甚至有所下降。
(2)远期治疗结果
临床一般用1年、3年、5年、10年的生存的可能或生存期作为观察指标。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癌病人术后中医治疗有哪些重要意 下一篇:怎样调理好术后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