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在我国属于多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比例居恶性肿瘤之首,老年患者的发生占胃癌病发比例的55.4%。老年胃癌患者多数就诊时已是晚期,单纯手术缓解比例低,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效情况可达40%以上。由于老年患者脏器的储备功能较年轻患者差,而且大多数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往往不能耐受强烈化疗。
而中医治疗胃癌,特别对于中晚期手术困难的病人是不错的方法,不但可以控制肿瘤生长,而且可以明显的减轻晚期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达到延长生命的目的!
老年晚期胃癌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中晚期胃癌未能手术,或术后复发有远处转移病人,或因各种原因而不作手术的病人,则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施治按前述四型辨证治疗。
(1)肝胃不和型:辨证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治以舒肝和胃、降逆止痛。方药:柴胡、郁金、枳壳、旋复花(包煎)、代赭石、半夏、玫瑰花、杭芍、白屈菜、焦三仙、甘草。此证系患者肝郁气滞,肝失条达疏泄,乘侮脾胃,使脾胃功能失司,胃气上逆,嗳气频作,反胃,方中以柴胡、郁金、玫瑰花疏肝理气;枳壳、旋复花、代赭石、半夏降气平逆止呕;杭芍,甘草柔肝和中;焦三仙健脾消导;白屈菜止痛缓中。另选加抗癌中草药。
(2)脾胃虚寒型:此型辨证要点是其虚寒表现,如胃脘喜按就温,喜喝热饮,面色晄白,肢凉便溏,脉沉细等,辨证脾胃虚寒,中焦不运。治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方药用人参、党参、白术、茯苓、半夏、良姜、荜拨、梭罗子、陈皮、甘草、生黄芪、紫蔻等,此型脾虚胃弱,纳食不多,运化迟缓,故痛亦不甚,得暖得按,则寒气消散,故痛亦减,脾主四肢,阳虚则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脾阳不振,故舌淡胖、便溏、脉细等,方用六君子汤健脾益气;良姜、荜拨温中散寒;生芪益气温阳,梭罗子、紫蔻行气温胃止痛。另选用性温的抗癌中草药。
(3)瘀毒内阻型:此型辨证要点为疼痛明显,脘胀拒按,有血瘀毒瘀表现,出现热象,辨证为瘀毒内阻、血瘀胃热,治法是解毒祛瘀,清热养阴。方用生蒲黄、五灵脂、蛇蜕、血余炭、仙鹤草、露蜂房、元胡、白屈菜、陈棕炭、玉竹、藕节等,加选其他抗癌中草药。瘀毒内阻,日久伤络,吐血便血,血瘀有形,故痛有定处而拒按;瘀毒化热耗伤胃阴,故口干思冷饮,脉弦滑数等。蛇蜕、露蜂房解毒去瘀;生蒲黄、五灵脂、元胡、白屈菜活血化瘀止痛;血余炭、陈棕炭、仙鹤草止血生新;玉竹、藕节养益胃阴。
(4)气血双亏型:此型大多为胃癌晚期,久病有恶病质及高度贫血,耗血伤气,后天化源不足,气血化生无源,故气血双亏,久之脾肾阳气亦虚,但此型常伴有邪实,肿物包块明显,正虚邪实,因气血大亏,不克攻伐,故只能大补气血,健脾补肾。药用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茯苓、黄精、甘草健脾益气;当归、熟地、杭芍、阿胶滋阴补血;紫河车大补元气,补肾填精;陈皮、麦稻芽、砂仁、内金醒脾开胃助消化,仙灵脾补肾温阳。
(5)痰湿凝结型
主症为胸闷膈满,面黄虚肿,呕吐痰涎,腹胀便溏,痰核累累,舌淡滑,苔滑腻。治则以化痰,散结,湿在中焦,以开郁二陈汤为主。
(6)脾肾阳虚型
由于病邪日久,耗精伤血,损及元气,表现为脾肾两虚,气血双亏。症见胃脘陷痛,食后胀满,呃逆嗳气,肢倦乏力,面削形瘦,皮色苍淡,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弱。治则以益气健脾,温肾壮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宗,益气健脾能增强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强机体抗癌能力,常用药物有黄芪、常参、甘草、白术、茯苓、山药等。温补肾阳药有附子、肉桂、鹿角、仙灵脾、苁蓉、巴戟、补骨脂等。
(7)湿热阴虚型
由于热邪化火伤气,煎灼胃阴,热毒蕴之,发为癌瘤,表现为胃脘疼痛,食减胀满,口干唇燥,大便秘结,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治则以清热角毒,养阴生津。可选用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大青叶、板兰根,兰枝莲、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支花、土茯苓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早期的胃癌患者怎样中医治疗? 下一篇:老年晚期胃癌怎样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