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出现的早期胃癌病人往往会腹部不适,大约有一般的胃癌病人有明显 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晚期可出现乏力,腰背疼及梗阻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肿瘤表面溃疡时出现呕血、黑便。
胃癌体征:早期无特殊体征,晚期可见上腹肿块,直肠指诊可及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 肿大,同时贫血、消瘦、腹水等恶液质表现。
其他体征多由胃癌晚期或转移而产生,如肿大,质坚、表面不规则的肝脏,黄疸,腹水,左锁骨上与左腋下淋巴结肿大。
男性患者直肠指诊时于前列腺上部可扪及坚硬肿块,女性患者阴道检查时可扪及肿大的卵巢。其他少见的体征尚有皮肤、腹白线处结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发热,多呈恶病质。此外,胃癌的癌旁综合征包括血栓性静脉炎,黑棘病和皮肌炎可有相应的体征。
由于做胃镜有一定痛苦,目前不少医疗机构宣称“可以用无痛的胃肠B超和CT来替代”。内镜检查是早期癌症诊断所有检查中很直接、很准确的检查方式。
胃肠B超是间接成像,只能根据胃肠粘膜皱襞的改变来推断是否可能发生癌变,其敏感性低、可信度低;胃肠CT虽然是仿真成像,能够很清楚的看到胃肠粘膜的情况,但是却无法准确区分病变究竟是炎症、溃疡还是癌变。
只有胃镜不仅可以清晰、直观的看到病灶情况,还能发现一些疾病隐患,并预测其恶变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在检查的时候取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准确的判断究竟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肿瘤,是任何检查都无法替代的。
无痛内镜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检查的不适感,目前很多国家都会将定期的胃肠内镜作为常规体检。
在日本,许多人甚至从30岁起就会主动进行定期的内镜检查,这也是日本消化道肿瘤预后非常高的重要原因。
对于健康人而言,没有必要定期做胃肠内镜,只有出现症状时,如经常感觉胃部不适、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烧心、消化不良或是大便带血等等,就应该及时做检查了,千万不要拖。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这次发病和以前症状不一样,比如以前吃药有效,现在吃药无效以及近期突然消瘦,并伴有大便隐血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以下高危人群:1.年龄在50岁以上;2.有胃肠癌家族史;3.有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4.胃大部分切除在10年以上;5.生活在胃癌、食管癌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的人应该每年做次胃肠内镜。
胃癌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威胁,还在于其早期往往无明显或特殊症状,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当癌肿发展到影响胃的功能并形成溃疡,甚或发生胃壁蠕动和胃容积改变时,才出现明显的症状。
此时,诊断亦已延误,病情已届晚期。如何从自身的感受与胃癌症状变化来识别胃癌的早期报警信号 .
胃癌早期信号:首先是胃部疼痛,病人经常感觉上腹不适、膨胀、有沉重感,服用一般胃药有可能缓解;其次是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这常是胃癌的首发症状;第三是经常有恶心和胃癌健康网收集,整理呕吐的现象出现;无胃病史的人一旦出现黑便应立即引起警惕,因为这也是胃癌早期的信号;此外,上腹深压痛常是早期胃癌的体征。
预防对策:避免进食刺激性的食物和进食过饱,节制饮酒,防止暴饮暴食;少吃腌、熏、烤、油煎食品;经常食用含维生素C的新鲜事物。
早期胃癌70%以上可毫无症状。根据发生机理可将晚期胃癌症状分为4个方面。
1.胃癌的机械性作用引起的症状,如由于胃充盈不良而引起的饱胀感、沉重感,以及无味、厌食、疼痛、恶心、呕吐等。胃癌位于贲门附近可侵犯食管,引起打呃、咽下困难,位于幽门附近可引起幽门梗阻。
2.癌肿扩散转移引起的症状,如腹水、肝大、黄疸及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转移而引起相应症状。
3.因癌肿增殖而发生的能量消耗与代谢障碍,导致抵抗力低下、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消瘦、贫血、水肿、发热、便秘、皮肤干燥和毛发脱落等。
4.胃癌溃烂而引起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等。胃癌疼痛常为咬啮性,与进食无明确关系或进食后加重。有的象消化性溃疡的疼痛,进食或抗酸剂可缓解,这种情况可维持较长时间,以后疼痛逐渐加重而持续。
癌肿出血时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呕血或黑粪,5%患者出现大出血,甚至有因出血或胃癌穿孔等急腹症而首次就医者。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癌术后复发怎么办? 下一篇:胃癌病人在临终前有哪些症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