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无情的剥夺了多少人生存的权利!这样的威胁到人们的健康的,相信同样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而早期的误诊及诊出比例低是一个无法辩解的事实。为了预防胃癌的发生我们必须了解有关胃癌在早期的基本知识。那么面对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胃癌在早期的有哪些症状:
胃癌的早期症状:
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如果在没有进食血豆腐,吃铋剂等药物的情况下出现了大便发黑,就应尽早去医院检查。
乏力、消瘦及贫血:这是另一组常见而又不特异的胃癌症状。病人常常因食欲减退,消化道失血而出现疲乏软弱等表现。
食欲减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表现为食后饱胀感并主动限制饮食,常常伴有反复嗳气。
上腹部疼痛:此为胃癌常见的症状。开始为间歇性的隐隐作痛,常常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等。
上腹部不适:多为饱胀感或烧灼感。可以暂时缓解,反复出现。
胃癌早期发现很重要 治治疗结果果可达90%以上!
尽管近年来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早期胃癌的治治疗结果果可达90%以上,但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如果不经治疗,90%的患者将于一年内死亡。因此,胃癌的早期发现和正确治疗尤为重要。
肿瘤患者应定期体检,对病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达到有效治治疗结果果。此外,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调整好心态是治疗癌症的关键,暴怒、悲伤、焦虑等不良情绪均可引起免疫力的降低,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如何发现早期胃癌?
自然人群的普查有资料表明,间隔期为1。5-2年的大规模筛查有助于检测早期胃癌。如日本医学界采用放射影像学的气钡双对比方法进行普查,然后对可疑病例进行胃镜精检,结果胃癌早期手术比例达到50%以上,5年存活的可能达90%以上。
我国目前主要在胃癌高发区进行选择性局部普查,如年龄大于35岁,有食用高盐、霉变食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有肿瘤家族史等,然后综合分析筛选出高危个体,再行内镜及X线摄片检查。综合我国各地普查结果,普查中胃癌检出比例约0。037-0。6%,在检出的胃癌中,早期胃癌占15~25%,大大提高了无症状患者胃癌的发现的可能。据统计,无症状胃癌患者中半数左右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绝大部分无淋巴结转移;而有症状胃癌中有57%已经发生了淋巴结转移。所以对自然人群的普查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
门诊筛选凡有相关症状前来就诊者,即进入筛选,这是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环节。早期胃癌表现有上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均不为早期胃癌所特有,故易被当作一般胃病而被忽视,这也是患者就诊过晚的原因之一。
所以应强调在40岁以上的男性(嗜烟酒者应放宽到35岁)稍有上腹部不适,应予筛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之目的。此外消化不良症状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经临床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应考虑有胃癌的可能性。
对于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息肉、残胃及良性胃溃疡等疾病者,更应警惕其演变为胃癌。我国门诊筛选早期胃癌检出比例0。27%,低于日本(0。88%)而介于西欧(0。37%)和美国(0。1%)之间。现在普遍认为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很好的筛选方法。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门诊胃镜检查26634例,检出胃癌951例,占胃镜检查术的3。57%,其中早期胃癌72例,占全部胃癌的7。6%。由于患者的传统习惯以及部分医院胃镜检查适应证偏严,致使早期胃癌的检出比例难以提高。
高危人群随访法对胃癌及早期胃癌检出比例高于普查法和门诊筛选法。现在认为胃癌的自然病程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从早期阶段发展到进展期约需要3~4年时间,因此对高危人群每6-12个月随访复查胃镜较为合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关的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
已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无感染者的3-6倍。还不清楚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可以预防胃癌,但有胃部恶性疾病家族史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且有临床症状者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开展随访研究,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性治疗。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癌的早期症状之畏寒吗? 下一篇:胃癌晚期死前症状会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