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早期症状之畏寒吗?其实不能这样说的,早期胃癌病人临床症状不明显,很多症状可以跟其他的胃病相混合,加大了早期胃癌的排查。早期胃癌病人一般仅部分有轻度消化不良等症状,如上腹隐痛不适、轻微饱胀、疼痛、恶心、嗳气等,而这些症状并非胃癌特有,可见于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甚至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
但早期胃癌70%以上可无任何症状,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进食后症状往往加重。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加剧,发作频繁,伴有食欲下降,疲倦乏力,恶心呕吐,暖气泛酸,胃部灼热。
而我们从中医学上常说的畏寒所指的是人见寒冷则感觉身体发凉,但多穿衣或在室内则不感觉冷,平素较正常人怕冷者即畏寒,是阳虚表现。
1、缺铁的人由于血红素较少,影响了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组织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人会因产生的热量不足而感到异常寒冷;
2、血压低的人末梢血液循环不足,人体组织同样得不到足够的氧和能量,也会畏寒;
3、身体中的甲状腺素分泌不足的时候皮肤等部分的血液循环减慢,产热不足就会对冷的反应更加强烈;
4、更年期女性身体里的雌激素水平较低,影响了神经血管的稳定,容易出现腰、腹、手脚和全身发冷.....
5、对西医来讲,还有可能是运动少,使血液循环减弱,或者是营养物质吸收不够引起。
6、根据中医分析可能是先天体质弱有肾虚的表现:机体阳气虚弱阳气不能温阳四肢造成四肢冰凉等症状,(此类虚症建议您很好去当地医院看中医辨证治疗)。
如果病人出现了畏寒是可以通过合理的调理及治疗是可以恢复过来的。而胃癌的畏寒跟日常我们所说的观点是不同的。
因此,胃癌的畏寒只能从胃癌患者临床证候分为以下几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塞型 、瘀毒内阻型、胃热伤阴型、气血双亏型、痰湿凝结型、脾肾阳虚型、湿热阴虚型。
1、肝胃不和型
主症为上胃脘肛满,时时作痛,窜及两胁,呃逆呕吐,脉沉或弦细,舌质淡黄。治则用舒肝和胃,降逆止痛,以逍遥散及参赭培气汤主。
2、脾胃虚塞型
主症为胃脘隐痛,喜按就温,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面色苍白,肢冷神疲,便溏浮肿,舌淡而胖,苔白滑润,脉沉缓。治则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以理中汤为主。
3、瘀毒内阻型
主症为胃脘刺痛,心下痞硬,压痛刺痛,吐血便黑,皮肤甲错,舌质暗紫,脉沉细涩。治则以解毒祛瘀,活血止痛,以失笑散或膈下逐瘀汤为主。
4、胃热伤阴型
主症为胃内灼热,口干欲饮,胃脘嘈杂,食后剧痛,王心烦热大便干燥,脉滑细数,舌红少苔,或苔黄少津。治则以清热解毒或养阴清热,以麦门冬汤或竹叶石羔汤为主。
5、气血双亏型
主症为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甚至阴阳两虚,脉沉细无中国科学院,舌淡少苔。治则以补气养血,以十全大补汤为主。
6、痰湿凝结型
主症为胸闷膈满,面黄虚肿,呕吐痰涎,腹胀便溏,痰核累累,舌淡滑,苔滑腻。治则以化痰,散结,湿在中焦,以开郁二陈汤为主。
7、脾肾阳虚型
由于病邪日久,耗精伤血,损及元气,表现为脾肾两虚,气血双亏。症见胃脘陷痛,食后胀满,呃逆嗳气,肢倦乏力,面削形瘦,皮色苍淡,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弱。治则以益气健脾,温肾壮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宗,益气健脾能增强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强机体抗癌能力,常用药物有黄芪、常参、甘草、白术、茯苓、山药等。温补肾阳药有附子、肉桂、鹿角、仙灵脾、苁蓉、巴戟、补骨脂等。
8、湿热阴虚型
由于热邪化火伤气,煎灼胃阴,热毒蕴之,发为癌瘤,表现为胃脘疼痛,食减胀满,口干唇燥,大便秘结,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治则以清热角毒,养阴生津。可选用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大青叶、板兰根,兰枝莲、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支花、土茯苓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癌早期症状都有哪些表现? 下一篇:早期胃癌有哪些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