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发展到晚期往往已经发生转移,并且该疾病在初期转移可能就非常大,一般可直接蔓延至邻近的胰腺、肝脏、横结肠等,也可经淋巴转移至胃周围淋巴结及远处淋巴结,有的在左锁骨上可触及质硬不活动的淋巴结。
还可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肝、肺、脑、骨骼、卵巢等处,从而出现腹水、黄疸、肝脏肿大等症状。癌肿本身的增大还可引起胃穿孔、出血、坏死、梗阻等并发症。 晚期胃癌死前的症状还有呕血、黑便或大便隐血阳性等。
消瘦和贫血:有关专家统计约有九成患者患有消瘦,往往消瘦3公斤以上才引起重视,随即进行性消瘦更加明显,有的可达5公斤以上。专家还发现约有一半的病人伴有贫血,四肢乏力等症状。
晚期胃癌病人多以上腹疼痛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不易缓解为主要症状。也因患者的个体差异疼痛程度也轻重不一,重者可有胀痛、水肿、钝痛、锐痛等表现,进食后不能缓解,且症状多有加重。有的患者还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饱胀、吞咽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就胃癌晚期的治疗方法而言,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很低,大多要依靠药物治疗,即化疗及中药治疗。胃癌是消化道肿瘤中对化疗比较敏感的一种,治治疗结果果较为明显,胃癌晚期的化疗方法主要有单剂化疗和联合化疗,联合化疗的效果优于单剂化疗。
另外,胃癌晚期的治疗时患者也应注意日常饮食调理,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
但晚期胃癌的有效化疗期限尚不清楚,因为随着化疗时间的延长,其治疗毒性也在逐渐增加,对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并无明显作用。因此,化疗药物及化疗时间应依据肿瘤缓解情况、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治疗相关性毒性而定。
另外,鉴于化疗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可合并中医药治疗,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对于转移范围广,身体机能弱,已经难以耐受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可用中医药进行保守治疗,虽然短期效果没化疗明显,但远期效果好,在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因此,提高免疫机能,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对晚期胃癌患者极为重要。在饮食上,要处理好饮食与化疗药物作用高峰时间的关系,避免在药物作用的高峰期进食;必须给予充足的营养和丰富的维生素,以补气生血;也可依靠服用有抗肿瘤及补脾益肾作用的中药,如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扶正消症胶囊、健脾益肾颗粒等,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肝脏是胃、结直肠癌血行转移的主要靶器官,但由于胃癌和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及解剖特点不同,两者发生肝转移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完全不同。
结直肠癌通过门脉系统回流入肝脏,有时肝脏可能是结直肠癌转移的惟一部位,所以肝转移灶切除有可能达到治疗目的,其切除的可能为20%~50%,患者5年生存的可能达30%~50%。
而胃癌易发生腹膜转移,其次才是肝转移,胃癌发生肝转移时多已伴有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甚至侵及毗邻脏器。只有较少见的胃癌发生孤立型肝转移,且原发癌的浆膜无累及,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预后较好。
仅10%~20%的胃癌肝转移患者适宜肝切除术,5年生存的可能为0~30%。因此肝切除术在胃癌肝转移治疗中的地位远不如肠癌肝转移重要。
对于同时性和异时性胃癌肝转移切除术,完全医治性切除组(R0)和切缘阳性组(R1)相比,无病生存期有所延长,但总生存无改善(可能由于R1切除者的后续治疗更为积极)。而与胃癌肝转移不同,结直肠癌肝转移即使R1切除,仍比不切除预后要好。而且,大肠癌肝转移只要能完全切除,转移灶数目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随着化疗及靶向药物的不断进展,目前晚期胃癌治疗方案越来越多,这些方案用于胃癌新辅助及辅助化疗,将有助于提高胃癌肝转移通过手术获得完全医治性治疗的可能性。因此,随着对新一代化疗方案(包括靶向药物)用于晚期胃癌新辅助和辅助化疗临床研究的开展,手术治疗在胃癌肝转移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胃癌完全医治术后,选择合适的辅助化疗对预防肝转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同时性或异时性胃癌肝转移切除术的预后均较肠癌肝转移差,这提示通过有效的辅助和新辅助化疗,可改善胃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
但由于欧美胃癌发病的可能不高,对胃癌研究投入不足,导致胃癌治疗的进展远不如肠癌快。目前,NCCN指南推荐用于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的方案只有ECF方案,而对含紫杉醇、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新药的治疗方案尚未达成一致认识。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癌患者复发有哪些临床表现? 下一篇:胃癌有什么样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