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胃癌病人在接受一系列治疗后,病情会得到控制,有的患者恢复的非常好,基本上达到治疗的效果,但是不能保证的一点就是病症的再次发作,复发性胃癌是胃癌在治疗后再次复发的一种现象,包括胃的原癌复发或残胃再生癌与残胃癌。胃疾病手术后残胃内再发生的癌, 国外统称为残胃的癌。
因胃良性疾病施行胃切除后10年以上,残胃再发生癌称残胃癌。而把胃癌手术后再发生的癌,都称残胃再发癌,包括残胃断端复发和残胃其它部位新生的癌。
有关残胃癌的涵意分歧较大,日本学者提出胃癌完全医治术后15年以上残胃内发生的第二个原发性癌肿亦列为残胃癌,似乎将残胃作为一种特殊的癌前状态。
关于首次胃手术至残胃再发现胃癌的间隔时间,说法更不统一,国内有提出胃良性疾病术后3年,胃癌施行完全医治手术后5年残胃内发生的癌肿称为残胃癌。
但大多数人认为:胃良性疾病术后5年,恶性疾病术后10年在残胃发生的癌肿称为残胃癌。
复发性胃癌的发生的可能,由于胃镜的广泛应用,早期胃癌和较早期或中期胃癌明确诊断的增多,以及外科手术技术及经验的提高,故各期胃癌手术后的5年生存的可能有明显提高,报道1965~1991年施行875例胃癌切除,包括一定完全医治术720例、相对完全医治术132例,姑息性切除23例,其中吻合口复发19例,复发的可能为2.17%,报道复发癌为5.06%。
但临床上有报道,残胃癌很长达40~50年发生,而残胃再发癌很长亦19年的病例报道。所以在临床实践中有时很难区分残胃癌和胃癌再发癌。
而胃癌由于第一次手术,外科施行姑息性手术或胃断端未切尽癌细胞术后再发的胃癌应当是真正的复发性胃癌。
但国内也有报道即使按Zinninger的6cm规律作为胃癌的安全切除线,但切除端癌仍时有发生,国内报道高达10%以上。若术者稍有疏忽,则残胃断端癌的遗留即是胃癌复发增多的原因。1966年全日本统计胃癌局部复发的可能占40%。
关于残胃癌与残胃再发癌的发生的可能,由于残胃癌与残胃再发癌的实际发生的可能甚难确定,所以各家报道不一,一般估计约在0.5%~1%左右,国外也有报道高达5.5%。许正昌等报道高达9.6%。
复发性胃癌的原因:复发性胃癌发生原因前已述及,除切缘断端未切除净外,胃的多原发性或多灶性起源癌残留也很重要。
残胃癌与残胃再发癌的原因:一般认为与胃部分切除术及消化道重建术或/有关,亦即与由手术引起消化道病理生理改变,导致残胃粘膜改变,特别是吻合口部位的粘膜改变是残胃癌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已被动物实验和临床发现所证实。
国外报道多发原位癌灶比例的检也比例高达20%~22%。国内张荫昌报道60例胃癌,发现癌旁粘膜有原位癌7例(11.67%),说明胃癌“多中心性”生长,与术后复发有关。
另有报道一例胃癌幽门区为未分化型癌,而贲门区则为高分化腺癌,两个癌灶距离18cm的胃粘膜无癌细胞。日本报道,多发原发性癌可占胃癌总数的4.7%~10.7%。胃癌“多灶”起源的因素仍可能与慢性胃炎、肠化及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有关。
动物实验在胃空肠吻合 加迷走神经于切除术组,再喂以化学致癌剂7个月,其胃癌发生50%,胃部分切除Roux-en吻合术组,残胃癌发生的可能20%,者比对照组仅喂化学致癌剂未施行胃手术组12.5%高。
而在不喂化学致剂仅施行BorrmannⅡ式的动物残胃癌发生的可能高达38.9%。而且残胃癌发生的部位84.8%在BorrmannⅡ式胃空肠吻合 口处。可见残胃癌与残胃再发癌的原因与胃肠手术方式及其导致消化道病理生理的变化至关重要,亦即所谓“医源性”的癌前状况。
如迷走神经对胃粘膜各型细胞具有营养作用和促使胃肠蠕动作用,若因施行胃切除迷走神经被切断,则出现胃酸分泌减少,pH增加,且增加了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酸等对胃粘膜损害的时间,国外报道BorrmannⅡ式胃切除术20年后胃镜观察,97%有慢性胃炎,粘膜萎缩者42%~97%,其中严重萎缩性胃炎占23%。
伴有肠化27.9%~58%,胃腺体囊状扩张者29.1%~69.5%。以及异型增生等都易于癌变。
此外由于胃大部分切除及迷走神经切断 后,胃酸下降适宜细菌生长繁殖,可分解返流的胆汁而形成可能致癌的二级胆酸,同时见胃内亚硝酸盐含量和亚硝胺形成也明显增高。但也有学者认为致癌食物是引起残胃癌的生要因素,残胃癌并不取决于胃肠吻合的方法。
陕北胃癌高发点的综合防治经验,具有致癌食物的结构与饮食的习惯对胃癌的发生是有密切关系,但不是仅仅作用于残胃。
事实上一般统计胃手术后胃癌的发病的可能比未施行胃手术者高6~7倍。故有人认为残胃癌是胃手术后远期的一种并发病。
临床表现:不管第一次手术是因为胃良性疾病或恶性疾病,术后发生残胃癌,残胃再发癌或胃癌局部复发,在早期常无特殊症状,即使有些不适等轻微症状,医生常以胃切除手术后综合征安慰病人。对残胃癌缺乏警惕致使延误早期诊断。故有将残胃癌症状归纳为三类:
①表现为溃疡病复发症状;
②表现为胃切除术后综合征;
③表现为晚期癌肿衰竭。残胃癌的临床特点为胃切除术后多年经过良好。发后再出现胃部症状且进行性加重。而胃切除术后综合征常是术后即出现症状,以后继续存在或逐渐减轻,溃疡病复发多以边缘性溃疡,可出现较典型的溃疡病症状。
残胃癌可以表现无规律性疼痛为主要 症状,上腹饱胀或胀痛。有的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
复发胃癌诊断:胃癌病人施行胃癌完全医治术后或胃良性疾病施行胃部分切除术后,又重新出现胃病症状,或原有轻度胃症状又加重者,均提示应进行进一步检查。
由于残胃钡剂通过较快,同时残胃位于肋弓下限制了压迫技术的应用,吻合口缝合形成隆起和反应变化等。给X线诊断造成了困难。
病变在贲门部的残胃癌可以较早 出现吞咽困难,病变在胃肠吻合口周围者则常出现间歇性呕吐。晚期残胃癌可出现贫血、消瘦、上腹包块或腹水征。
X线诊断比例仅为50%~70%,且多为晚期病变。应用低张气钡造影诊断虽可有所提高,但仍不及胃镜检查可靠。
国内一组356例胃癌术后3个月至20年的定期胃镜随访检查中共发现8例癌(5.8%);在218例胃癌术后出现胃部症状者中发现癌肿24例(11%)。
胃癌发现在术后6个月至5年。
其6例发生在术后5年以后,可见胃癌术后残胃再患胃癌的机会比一般人高,是再发胃癌的危险人群,应在无症状时给予定期胃镜随诊检查。对术后三个月首次阴性乾,以后每6个月至1年检查一次。持续进行5年,也有主张直至终身者。但多数病人很难接受,有待寻找更简便非侵入性检查。
复发胃癌治疗。过去对于复发癌的治疗多较保守。全日本统计:复发胃癌三分之一的患者为单纯剖腹探查。未切除者平均生存3.3个月,切除病例三分之一生存一年以上。24%患者多施行短路或造瘘等姑息手术。
平均生存期10个月。复发胃癌再次手术死亡人数6.4%。近年来随着胃镜随访检查的进行,对复发胃癌及残胃癌认识的提高,诊断治疗技术的改进,复发性胃癌与残胃癌早期诊断和完全医治切除的可能均有明显提高,如在胃癌术后无症状病例查出8例胃癌中6例(75%)为无淋巴转移的早期胃癌。总结我国残胃癌35例,完全医治切除的可能为62.5%。
因此,对复发性胃癌,尤其是对于残胃再发癌及残胃癌不应轻易放弃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多主张残胃全切除术,并清除胃周淋巴结。残胃全切除既根除了原发癌灶,且切除了体内亚硝胺合成的主要器官,也切除了胃癌前病变防止再次复发。
残胃全切除术后的重建,术式方法较多,通常以间置空肠代胃,使食物先经过十二指肠液的混合消化,对病人术后维持营养较好。
对于进展胃癌的切除范围:残胃全部、一部分食管和胰、脾联合切除,同时切除有粘连的肝左外侧段、横结肠和胆囊等。
对于晚期复发胃癌与残胃复发癌,施行残胃全切除及淋巴切除外,对因粘连重要血管和器官无法完全医治时,术中常规以金属夹标记其范围,术后行直线加速器局部放疗,并经所属动脉插管置入药泵及腹内置管于膈下肝脏的脏面防止术后因粘连包绕导管孔形成积液及阻塞影响腹腔内化疗,获得较好的治疗结果。
更有甚者主张行左上腹内脏全切除加Appleby手术(在胃十二指肠左侧切除肝总动脉、腹腔动脉、胆囊切除)。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况且完全依赖手术清除腹内癌细胞也不可能,也违反综合治疗肿瘤原则。
复发性胃癌的预后:复发性胃癌及残胃癌的预后与一般胃癌一样,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包括完全医治性手术,动脉灌注及腹腔灌注化疗与必要的放疗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癌患者有哪些胃部症状? 下一篇:胃癌患者死前症状有哪些?